2020年11月09日
作者:尚婉婉 打孩子,只是父母逞一时之快,逃避父母本该寻求有效教育方式的责任而已。 知乎有个提问:父母总是情绪失控,对孩子哪些影响? 其中的高赞回答是:“小时候父母争吵画面仍记得,导致现如今的缺乏信任感、安全感,心智不成熟时期甚至想过以自杀结束”。 还有一条“过于敏感多疑,习惯性猜测人的内心,且把自己的性格习惯向对方希望的方面贴近,十分害怕被讨厌及忽视,易产生孤独感,经常压抑自己,甚至扭曲。”这段回答,接连多个触目惊心的字眼,引来了上千人的认同。 儿童心理学家说过:“父母其中一
2020年11月08日
作者:何俊霞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 你可以给与他们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以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以为他爱一路飞
2020年11月07日
作者:王凤霞 爱是一个永恒课题,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都离不开爱,各种形式的爱。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归属与爱的需要是高级需求。在教育中,我们也总在说要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归属感。 然而,父母自以为全身心付出的爱在孩子眼里就真的是爱吗?抑或,只是裹着“爱”的华丽糖衣下的负担,乃至桎梏。 多年前网上曾有一个闹的沸沸扬扬的新闻,一个学霸写给父母的万言书,里面满满的都是对父母的控诉和不满。 他讲述了父母如何操控他的人生,强迫他做不喜欢的事,将他们的愿望强加到自己身上,那是怎样的无孔
2020年11月06日
作者:赵武会 一个人性格的养成,绝大部分取决于小时候的经历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 其中,父母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孩子的自卑心理的养成,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父母的行为方式会导致孩子一步步走向自卑,阻碍孩子的成长进步,甚至影响孩子一生。 所以,为人父母,如果你有以下行为,请及时纠正,因为你正在养育一个自卑的孩子。 只下达命令,从不告知原因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给孩子下达“命令”,以命令的口吻去要求孩子做事。“赶紧回家做作业”
2020年11月06日
作者:边娇娇 最近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在新闻上看到中小学生跳楼自残的消息,让我觉得特别难过和痛心,很多人都在讨论: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想要什么有什么却越来越脆弱,还有些人觉得现在的孩子过的太平顺了,没经历过什么挫折,才会不堪一击。 其实这些想法的背后,有几个误区: 1:物质上的满足并不能帮孩子建构一个同样丰富的精神世界,看起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孩子,没有情感的支持,也从不被倾听和理解,这种无助匮乏和绝望是很多成年人无法想象的,在咨询中就有不少的案例。 2:现在的孩子普遍所承受的压力,
2020年11月05日
作者:庞香香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 葡萄牙的一位父亲患有色盲。女儿默默存了两年钱送他一副色盲眼镜。第一次看到蓝色的天空,父亲既惊喜又感动:“实在太美了。” 回到车上父亲又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看看手机的照片,看看家里狗狗是什么颜色的毛发…… 当他发现世界居然这么多彩,父亲激动地抱着女儿泣不成声。女儿的礼物让父亲感到幸福。 有时候父母缺的不是钱,而是子女的关爱,子女的一份感恩,一份回报就让父母感到快乐。 父母最大的幸福是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不懂感恩的孩子都是父母惯出来的。
2020年11月05日
作者:钱小Q 情绪管理这个话题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之中必须要学会处理的非最为基础的一种能力了,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通过情绪管理来辅助自己的目标和时间管理。 确实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最为基础的技能了,所以家长们从小培养孩子情绪管理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一、 孩子有了情绪必须让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父母强行压制孩子的情绪表达是不对的,对孩子的身体以及心理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关键是让孩子如何合适地把情绪表达出来?一般是两步: 1、转移环境 把孩子从当前情绪反应环境转移到另一个环境,是这是最常
2020年11月05日
作者:常玉 爱和耐心——对孩子来说,特别需要足够的爱和关注,因此父母千万不要呵斥、贬低、急躁、打孩子、滥用权威、命令强迫孩子等,这会导致孩子的抵抗情绪,引发破坏性的攻击性行为。 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尊重,鼓励孩子的独立和冒险精神,不打断孩子说话,不打搅孩子做事,引导孩子的情绪能量方向,当孩子闹脾气时,家长要主动改变环境,用平和、耐心、陪伴的态度让孩子在合理范围内做限制选择。 专家表示,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闹脾气时只需要轻轻地抱着他,不用说话,等孩子好一些后再沟通,告诉他“我们还可以
2020年11月04日
作者:郑海芳 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会发现他们的脾气突然暴躁了起来,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一言不合就说狠话、说脏话、骂人、摔门、砸东西、狂吼乱叫等,像个一点就着的火药桶,或者像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响的定时炸弹。 对青春期孩子的无名火,有的父母对他们敬而远之: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有的父母会针锋相对以暴制暴:你个小兔崽子还敢发脾气,你要造反啊!你脾气大,我比你更大!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各种矛盾就产生了。 孩子的这个“莫名其妙”的无名火究竟从何而来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一下: 01
2020年11月02日
作者:石赢先 很多家长反映,在孩子问到“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类话题的时候,很尴尬的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活着说没有深入的思考着这个问题。 如果简单的说,“妈妈活着都是为了你!”,这样的答案显然不能说服孩子,而青春期的孩子都会触及到这个话题,甚至有的孩子过于投入,而无心上学,对生活也缺乏热情。 雅方教育可以启发孩子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却不能够给予孩子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是可以不一样的,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才是生命的可贵之处。 孩子们在探索这个答案的时候,通
2020年11月01日
作者:贺梦思 最近接到了很多的家长咨询,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越来越难管了?” 是的,现在这个问题,好像是现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之下众多家长都在头疼的事情 我家孩子不写作业,我家孩子沉迷游戏,我家孩子叛逆,我家孩子倔强,我家孩子都敢跟我动手了 家长只是看到了,孩子当下的,片面的,表层的问题,并且总结为“我家孩子不听话” 孩子为什么越来越难管教? 家长可以反思在早期父母和长辈的教育过程当中有过度宠爱吗?这是致使孩子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期,从而导致他们过早染上了很多不良的生活或学习习惯。
2020年10月30日
作者:赵武会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每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感、自信心,最初都来源于父母。 父母的肯定和欣赏,会给孩子信心和勇气,让他有足够的底气去探索这个世界,也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父母爱着、关注着,自我价值感得到提升。 父母的肯定,就是照亮孩子的一束光,即便再平凡、暗淡的孩子,也会因此而闪光,自信地在人生舞台上绽放自我。 从小被父母肯定的孩子,也更容易体验到幸福感。缺少父母肯定的孩子,容易自卑退缩 有些父母信奉打击
2020年10月29日
作者:王雪冉 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意识到父母的语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它能够改变我们整个国民,所有孩子的 这种基本的素质,让我们这些孩子的大脑的神经元连接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健康,这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财富。 对于整个国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是因为它不可见、不可度量、不可买卖,所以我们觉得它似乎没有那么重要。 我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不要在教养孩子的方面出现思想的停滞。不要只等到孩子跟别人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差别以后,你才会去反思说我是不是应该做一些改变。 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你就
2020年10月29日
作者:李金萍 咱们都知道,一个人事业人生成功 ,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逆商这三个因素。在智商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逆商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生活中,咱们对智商和情商比较熟悉,对“逆商”这个概念比较模糊。所谓的逆商是指挫折商 、逆境商 ,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一个人要想获得学业、事业上的成功,他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状态,培养较强的逆商。 抗压能力 是衡量孩子逆境商的一大标准, 对于孩子来说,培养逆商成为小孩
2020年10月28日
作者:张玲 案例分享: 13岁孩子化妆,反嘴,早恋,玩手机,和同学关系不会处理,在学校威胁别人,怎么办? 妈妈说孩子从小抚养人不固定,是“邮包”孩子,不停更换养育人。 父母当初不懂,虽然没有恶意却对孩子影响很大,她不知道明天我和谁在一起,也不会和人产生健康的依恋关系。 因为和一个人走近了,就要面对着分离,那种分离是撕心裂肺的痛苦,我和你好了就要面对痛苦,长大了也不愿意有亲密关系。孩子在三岁之前要在心里住着一个爱她的人。 所以才出现“我要找一个爱我的人”,内心渴望爱,早恋是因为
2020年10月28日
作者:康肖霞 青春期孩子常见的现象: “孩子好像恋爱了,放学也不按时回家,成绩一落千丈。” “孩子迷上网游,常常抱着手机玩好几个小时,作业不做,考试不会,经常叫都叫不动。” “女儿迷上了韩国团体,一心想学唱歌,想出道,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 “孩子越说越不听,越管越跟你对着干……常常一句话就闹得整个家里鸡飞狗跳、人仰马翻!” 家长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却并不领情。受伤的除了孩子,还有父母! 一次次的对抗,曾经最亲密的关系渐渐产生了间隙…… 面对躁动、敏感、脆弱的青春期孩子,我
2020年10月27日
作者:鲍慧颖 鲁迅在《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中提到“开宗第一,便是理解。第二,便是指导。第三,便是解放。” 父亲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应该只是家庭经济方面的供应者,还应该是妻子和子女在人生路上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角色定位至少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一、孩子开心的玩伴玩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在玩耍中可以获得有益于身心的体验和乐趣。母亲大多和幼儿说话的时间多,常给儿童讲故事以及讲解玩具的用法以教给孩子知识、启发孩子的智力。 而父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助益通常是通过游戏来发挥作用的,如果父
2020年10月27日
作者:田静 10月初的时候,接到一个家长,这样的求助: “老师,我们家是个女孩,刚上初一,最近去学校,天天给我打电话,老是哭,不想上学,我安慰安慰她,没有同意孩子回家,但是我担心孩子学不进去。 今年年初的时候,疫情在家上网课,孩子特别依赖手机,喜欢看动漫,还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上网课,为此我没少吵她,孩子现在上初一了,成绩下滑了不少,我害怕孩子成绩跟不上。 孩子可能刚上初中不适应,老师上课提问问题,没有回答出来,后来让老师罚站了半节课,孩子有些难受,说她前面没有回答上来的孩子,老师都让
2020年10月26日
作者:张丽霞 抑郁自我疗法之一:坚持锻炼 抑郁者有行动迟缓、邋遢、懒惰的状况,长期这种状况不仅严重损害身体机能,更会加重抑郁者消极、负面情绪。 早晨的空气可以说是一天当中最清新的时刻,它可以充分调动人体潜能活化身体细胞,当身体放松了,内心也慢慢会放松下来,情绪自然就会有一定的缓解。 抑郁自我疗法之二:晒太阳 晒太阳的好处: 1太阳光补充人身体的阳气,增强人机体免疫力,补充能量,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腿疼、腰疼、颈椎病、腰椎病等阳虚。 2还可以刺激体内生成多巴胺,调节
2020年10月26日
作者:李萍 最近,B站一则关于“抑郁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灯火之下》的主角纯子,是高三学生,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 据纯子说:对于自己究竟何时患病的,她也说不出个具体的节点来: 其实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一开始就是单纯的心情不好,后来时间长了,就会因为一件小事持续难受一两周。 而导致她心情不好的原因也很复杂,“家庭氛围不好,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进入高中后学业压力陡然增加......”各种因素叠在一块儿,慢慢就崩溃了。她有时甚至会因为丢了一支笔而大发脾气。 更令人后怕的是,她那时候
2020年10月25日
作者:迟老师 随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患抑郁人群年龄逐渐降低,这样的情况更多的存在高压学业下的学生人群,以初高中学生为主。 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家长,需要重视了。 长期情绪低落,做什么都不开心,也没有什么能够让孩子感兴趣。 否定自己,对生活无望。 身体上胸闷,唉声叹气,没有活力,吃不好睡不好,失眠头晕头疼。 生活上也懒得打理自己。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等等。 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孩子有这样的情况,一定会诊断为抑郁症。但如果家长不能够重视孩子的
2020年10月24日
作者:郭芳芳 9月份有位妈妈咨询,孩子上初三,女孩,因为孩子自我要求非常的高,每次考试考不到第一名,内心就恐惧和焦虑; 孩子自己也非常的苦恼,也不想这样,但是自己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接受不了不完美的自己,跟父母关系很糟糕,每天就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跟任何人沟通和交流 而跟妈妈沟通之后,才知道孩子从小,妈妈就严格的要求孩子,各方面都要做的很好,要做最优秀的,孩子从小就被这样的思想所催眠,不停的在心理跟自己讲,你是最好的; 但我们都明白,人的一生怎么可能总是平坦大道呢,总要碰到崎岖小路,而
2020年10月23日
作者:石赢先 孩子们非常喜欢游戏,一味的排斥只会阻碍亲子关系,对游戏有所了解,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素质和学习能力,可以拉近亲子关系,也可以促使孩子走出网络,走进现实。 跟孩子交流,你可以在游戏中是否学到了这些 1、游戏是有游戏规则的,按照游戏规则,你可以获得积分或升级。违背规则,会被淘汰或降级限制。 生活中,现实中,无论学校还是家里都是有规则的。没有规则的游戏不好玩,你不知道什么是输,什么是赢,也就很难有激情去努力。 2、游戏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赢的权力,也有输的权力。生活中也是这样
2020年10月23日
作者:荣权威 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一系列“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家长总是不停的问“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办”,然而,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是否存在一定观念上的误区? 误区1:喜欢讲大道理 很多家长动不动就讲大道理,也不管孩子的情绪、状态和注意力当下是什么样的,这样的教育往往会徒劳无功,甚至是与家长的愿望背道而驰 误区2:总想控制孩子 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也导致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摆出家长的威严态度,企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控制的结果往
2020年10月22日
作者:杨兵 在雅方工作这么长时间以来,越来越觉得每帮到一个家庭真的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开心和高兴。 和父母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去见证父母的成长,去耐心指导每一个家长! 其实,在接到每一个客户的时候,就特别的想快速的找到核心的问题点,去解决他们的问题,不管是父母存在的问题还是孩子自身本身的问题。 我们都是本着一个真诚,认真,愿意负责的态度去帮到每一个家庭,也就是希望用我们的专业能更好的去服务,指导每一个客户,让他们家庭幸福,孩子健康成长。 遇到在家庭中越来越多的客户咨询,想更好的陪伴孩子
2020年10月22日
作者:张玲 结识小彦同学(化名)已经三个月了,当时彦妈妈特别的焦虑,报名求助。小彦高二上学期谈了两个多月的女友移情别恋,下学期刚开学小彦又离家出来说是打工体验生活,如果找到合适的活儿就不回来上学了! 妈妈之前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动力不足在当地也上了几个月的心理学线下课程,可觉得完全无效,因为妈妈拿她学来的“技术”(道理)用来改造孩子,自己却一点没成长改变。 每次和妈妈通话,我都感觉到她传递一种让人压抑窒息的感觉。我把我的这个感觉分享出来时,彦妈妈笑了,她说“张老师,不瞒恁说,我爱人
2020年10月22日
作者:孙惠松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抑郁患者已超过3.5亿人,其中人数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根据官方媒体数据显示,在中国抑郁患者早在2007年就已达到3000万人,随着今年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中国的抑郁患者数量在不断的增长,目前已经达到9500万之多,每年全球大约有100万人因为抑郁自杀。 国家近些年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尤为重视,已经开始全面筛查高中及以上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很多家长却仍然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一旦发现孩子抑郁焦虑的情况,总是在责怪自己甚至是孩子,
2020年10月21日
作者:钱小Q 前两天有位家长咨询到我,描述自家孩子 自从进入中学,家长就陷入了无休止的焦虑之中。从前优秀的儿子怎么一进入中学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学习不上心,脾气也见长,你跟他说话就像是对牛弹琴。 每次看到他的成绩不理想时心中总有一股无名火想要发泄,其实孩子比家长更忧心,谁都不想走到后面去啊!每次他都会因为考试没考好特别内疚,家长的焦虑正给他带来了不好的感受。 我曾读过一本关于青春期的书,在文中的序言部分,我看到了一个极度自卑且顽劣的青春期男孩,虽然一次又一次想通过各种手段(包括犯罪)让收
2020年10月20日
作者:赵武会 阅读是孩子增加知识、提升视野必不可少的途径。可孩子总不爱读书怎么办?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培养阅读技巧,总有一种能帮孩子爱上读书!家长们快看看! 为孩子读书,坚持每天读书给他们听,营造读书氛围。建立属于孩子的家庭阅读区/阅读小馆。 和孩子做一些有趣的摘抄。包括阅读建议、有趣的阅读文本,甚至包括你认为的一些有意思的笑话和诗歌,隔三差五给孩子创造一些惊喜。 和孩子讨论阅读这件事。包括如何建立阅读习惯、生字词表、一起阅
2020年10月19日
作者:石静 爱通常被理解为不求回报的帮助。我们把不要求回报的利他或帮助叫作无条件的爱。亲子之间的爱就是这种爱。 亲子之间的爱是单向的,这种爱的方向是从父母流向孩子,父母给爱,孩子接受爱就可以了。 这种爱也是有节制的爱,它是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需要。 如果父母爱孩子用来满足父母自己的需要,那么亲子之爱就会变成双向的爱,而双向之爱的亲子关系就会妨碍这种关系的经营与发展,父母和孩子的成长都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 亲子单向的爱是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因此,这种爱就要当心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