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4日
作者:王清华 第一次感觉作为分析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这来源于我所经手的第三个咨询我的家庭。 一位因为孩子厌学、恐惧上学并且严重到一提学习就高烧的、而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自己又无能为力的家长。 我能同情且理解到她,但真正让我想要去说服她,希望她能跳脱出对财物的看重是来自于这位家长的一段描述:“我突然想起来,孩子第一次逃学是在小学三年级,我把他送到学校去上学,我好像有预感,然后我回到学校,发现孩子并不在学校,而当我看到孩子自己背着书包迷茫的站在公交车站牌下的那一刻,我的心都要碎了,小
2020年12月23日
作者:芮玉兰 14岁,初二女孩,不愿意上学、有中度抑郁。这个孩子其实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可是她每天都很焦虑,总是认为学习学不好,就对学习产生不自信、逃避,痴迷玩手机,导致成绩下滑。 妈妈和孩子谈心、控制一下玩游戏的时间,孩子的表现会好两天,可是过几天又不愿意学习了,在学校跟同学相处也不是很融洽,有些委屈,因此开始反感学校。 看着孩子去学校很难受,妈妈就让孩子在家休息一段时间调整一下,没想到孩子更不愿意去学校了,妈妈找孩子谈心,懂事的孩子看着妈妈的要求,也答应了去学校,但是每天都赖床不
2020年12月23日
作者:朱婷 这是一个孩子妈妈哭着对我说的: “昨天晚上他玩手机12点了,他爸爸叫他睡觉,他跟爸爸顶嘴,我上去说了几句,他就大发脾气,我一气就把手机摔了,孩子还想动手打我,说要拿刀什么的。 我孩子以前不是这样,就是近2年,说他两句就发脾气顶嘴,之前我不给他买手机答应他只要考上重点,就满足他,给他买了一个,以为有了手机孩子会更加努力学习,谁知道孩子有了手机更加逆反厉害,一天除了睡觉基本上时间玩手机。 我们平时他要买什么东西,衣服鞋子什么的,尽量满足他的,只要对他有用的,我们基本上都满
2020年12月22日
作者:王松莲 这个案例是一个高三17岁的男孩,孩子爸爸主诉,今年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引起了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中。 学校开学后,也不去学校上学,就是在家上网玩游戏。孩子不和父母沟通,偶尔情绪失控,吃饭也不规律。在我的帮助指导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吃饭方面有所好转。 我接到这个案例后,一步一步按方案向前推进,让孩子的爸爸每天坚持按照我给他定制的方案,并反馈学习心得及感悟,孩子的爸爸也在逐步去为改变亲子关系努力学习成长中。 我在一次与孩子爸爸的语音交流中,引领家长做深入探索领悟时,了解
2020年12月22日
作者:陈佳 “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你和人家XX差远啦......”(讽刺类) “越大越不听话,你能干什么,太让我失望了......” (否定式) “别烦,我忙着呢” (漠视类) “你再不睡觉,我就把你扔出去”( 恐吓类) 亲爱的家长们,这些话听着是不是很耳熟?虽然,家长们的教育意识不断在提升,很多孩子不会被暴揍了,但是通过粗暴、羞辱性、威胁性的语言来“管教”自己的孩子,这种家庭不在少数。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负能量的语言对孩子是“毁灭性”的,靠这
2020年12月21日
作者:田静 无论是律师还是老师,是明星还是全职妈妈,在孩子面前,都是平等的。 做律师也需要律师证,做老师也需要教师资格证,会计也需要会计证,但是做父母,我们都是无证上岗,都是“白手起家”,那就需要一边学习一边影响孩子引导孩子。 为了满足父母的学习需求,互联网和图书馆早在10几年前都开始有各种育儿图书和教育秘籍。包括很多父母小心翼翼,第一个孩子都是照书养,然而,照书养就能培养出来自己心目中的优秀孩子吗? 那做父母的烦恼是不是就减轻了一大半?为何千万个妈妈按照同一本育儿书籍还是培养出
2020年12月21日
作者:雅方教育徐虹 最近辅导的高中生厌学叛逆的案例比较多,高中生马上面临着考大学,高中三年是学生和家长最重视的三年。 然而,大多数高中生却处在叛逆期。家长管不了学生,说学生越长大越不听话。学生厌烦家长,说家长一点都不理解自己。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最大的原因就是缺少有效沟通。而无法沟通的原因是家长不懂孩子心理。 要做孩子的朋友就得先了解孩子心里怎么想的。 先来讲两个真实的例子。 有个家长说自己家的孩子16岁,z从小学习就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但是最近孩子情绪暴躁,动不动
2020年12月20日
作者:陈佳 生活里经常有一些父母抱怨,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很低,认为上大学没用,当个小老板做个生意就挺满足的。 其实我们不能说这样的孩子就不好,这和不想学习的孩子是有区别的。比如说,孩子要成为一个小商店的老板,以后想做大老板,这说明他急切地想成功,证明自己。孩子可能认为读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生,出来都老了,只想像比尔·盖茨一样自己创业,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认同。 自科举制度以来,大家都觉得鲤鱼跳龙门、中状元才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必须上大学、进大企业这一条路,另外的
2020年12月19日
作者:郭老师 我是雅方研究院心理咨询专家郭老师,今天分享一个我指导的案例,指导时间为一个星期。 这个案例是一个13岁的男孩,休学在家两个多月,在休学前上初二,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排斥,有好朋友。 在家的表现,一点不如意就对父母破口大骂,但也和父母有交流;爱好是车和篮球。 接到这个案例第一时间和父母交流,重新又全面的了解一下孩子,成功介入工作后,依据孩子的情况制定了初步的咨询辅导方案。 第一步:先让父母在教育的观念上再次达成统一。 第二步:从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入手。孩子爸爸和妈妈
2020年12月19日
作者:荆子俊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学走路时摔跤、和小伙伴相处时发生冲突、考试考得不好等等,孩子在受挫后如果得不到合适的引导,常会失去自信,产生退缩之感,甚至变得越来越软弱。 但如果得到合适的引导,孩子则会坦然面对挫折,渐渐培养出对挫折的承受力、意志力,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第一步是疏导,及时的疏导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从而避免孩子情绪的严重受挫。要让孩子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要时刻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孩子,丰富他们的生活,
2020年12月18日
作者:赵武会 正确的鼓励和表扬孩子,正向的积极的暗示,才能让孩子在各方面越来越好。对于家长来说,只要孩子好好学习,成绩好,让他们做什么都不觉得累。 所以很多时候,家长总是有意识无意识的告诉孩子:你要好好读书。这句话或许饱含深意,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不能够领悟。即便是家长说100次也未免能够打动他们,不如说这些话效果更好。 鼓励和表扬孩子的良好效果 ① 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作为家长一定要勇于表达对孩子的肯定,因为孩子有时候也需要被认可,但是一定要适度。这种赞扬式的教育方式,
2020年12月17日
作者:刘昱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自律,自律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如果不懂得自律,一切的纪律和规则都形同虚设。 对于孩子来说,也应该学会自律,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成长,变得越来越优秀,小时候就学会自律,对未来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不自律的孩子会有这几种表现 1、自控能力很差 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强,非常好动,如果孩子的自律性比较差,就不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比如老师正在上课,孩子很容易走神溜号,总是搞小动作,还没等放学,心已经飞到家里了。 2、喜欢抢别人的东西 懂得自律的孩子,即
2020年12月17日
作者:韩龙飞 从事教育行业这些年来,总是感觉到有很多父母抱怨,哎呀,教育孩子太难,他(她)怎么这么不听话,这么叛逆呢? 我好吃好喝好穿的都给他(她)怎么就不知道感恩呢?我对他(她)的爱都是无条件的,要什么给什么。其实难道真的是这样么?其实不然,接下来我慢慢说。 其实家长只要记住一句话,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十恶不赦的,只不过未发现他(她)的真善美而已,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孩子现在需要的就是懂他(她),认可,鼓励,等正向引导。 之前听一位家长说,那个还不是父母,而是孩子的舅舅,就是一个
2020年12月16日
作者:汪双双 当今社会,很多家长都在抱怨,抱怨孩子是如何如何地不好管教。周末,和孩子的老师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发现其实孩子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种是学习好习惯也好的孩子;二是成绩一般但是生活习惯很好的孩子,三是成绩差生活习惯也好不到那里去的孩子。 我们对这三种孩子进行了深入地了解,发现,第一类的孩子的父母文化层次较高,生活学习习惯都不错,第三类孩子要么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或者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而第二类孩子我觉得家长就不用操心了,其实,他占据了大多数。 有些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攀比意
2020年12月16日
作者:甄恬恬 来机构时间很长了,作为一位孩子妈妈,接触各种各样的情况,一起哭过,一起笑过,有很多孩子都是小的问题,到最后很糟糕,刚开始厌学,延伸到不去上学...... 也有孩子跟父母对骂的,其实作为家长也很无奈,想帮助孩子,出发点都是好的,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孩子优秀呢? 但是家长的方式方法也存在问题,同时家长也需要学习,孩子出现问题,一定要运用科学的方式帮助孩子调整,这样孩子才能越来越好,否则只能把孩子越推越远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花期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
2020年12月15日
作者:慕秋娟 时间一去不复返,?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错过陪伴他的黄金时间,将是一生的遗憾! 有效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爱,你有时间陪伴孩子吗?应该怎么样陪伴孩子呢? 一、家长应该放下家务和手中的电子设备,全身心的陪伴孩子。 当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到来时,家长应该暂时放下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放下手机等其他一切电子设备,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 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一边看手机一边陪孩子,这样会不知不觉被手机中的内容给吸引,连孩子跟你讲什么话都不知道,孩子会认为你的陪伴态度是敷衍的,也
2020年12月14日
作者:石赢先 在做亲子教育指导的过程当中,我常常听到这句话“他(她)这是不给我活路啊!”让我感到很惊奇的是,这句话居然出自亲子双方,有时是妈妈说这句话,有时是孩子说这句话。“你要逼死我呀”,新闻中不乏亲子关系紧张导致自残自杀的现象。 为什么让你感觉明明付出的是爱,让对方感受到的是伤害,也让自己感觉很受伤,今天跟大家聊聊“活道”的爱。 我把让我们不容易说的清的爱归纳为三种形式:侵犯之爱、牺牲之爱、理性之爱。 母子关系始于孕期,身体上是母子一体,感受上是母子连心。守护之责的母爱会全方
2020年12月14日
作者:钱云飞 读完《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后增长了很多知识。我觉得郭力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独立的家长,同时是一个伟大的妈妈,她对女儿的生活观察的非常细致,并且能在女儿的关键点上给予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发挥她的优势,弥补她的劣势,父母亲应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成为孩子的朋友,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能有开展的基础,也能对孩子施加影响和引导。 和孩子成为朋友的方法有很多高质量的陪伴,爱孩的兴趣爱好,保持和孩子沟通对
2020年12月13日
作者:牛老师 三观问题大是大非问题,三观不正闯出来的祸像天一样大,要命的祸。但是我们家庭教育里面最不重视的就是三观教育,或者甚至我们自身给到孩子错误的这种价值取向。 一个孩子来说地球是偶然现象,我活到80岁也变成灰,现在变成灰有什么区别呢?既然这是个偶然现象,我为什么听凭你们安排呢? 我想干嘛就干嘛。我想睡觉就睡觉,我想上学就上学,然后你就会看到一个没有动力的孩子。看到一个有这样的价值取向停止人生向前的一种状态。 孩子们觉得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我要过生活质量很高的人生,所以,别人拥
2020年12月12日
作者:姚文利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误,批评教育是家长的职责。家长批评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从而养成好的习惯。 但是家长们在批评过程中往往掺杂过多的个人情绪,这样的批评不但无效,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往往会激起孩子的对立情绪。主要原因还是家长批评孩子的方式,心态时机没有把握好。 家长如何批评孩子是有技巧的,正确的批评方式要注意下几点: 一,不要情绪化。 不要因为孩子的错误,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出来,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家长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不能情
2020年12月12日
作者:赵武会 孩子在学习考试的过程中会出现粗心马虎的现象。粗心的危害不言而喻,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总有很多同学懊悔不已。分析试卷后得出结论:又是粗心惹的祸!而且粗心这个坏毛病“貌似”由来已久,总也改不掉。 粗心只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一定能改掉!之前尝试过却没有成功的同学,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而已。下面总结出来的几招,渴望彻底改掉粗心习惯的同学可以试一试。 一、培养好习惯,改掉“粗心”的毛病 当拿到试卷后,读题速度要慢,尤其是题目较长时,更要慢读,细细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把重要
2020年12月11日
作者:张老师 上周的最后一天,晚上十一点,有个家长加上了我的微信,给我发过来10多张和孩子的聊天截图。 聊天的大概内容大概是: 妈妈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让你工作是为你好,让你找对象也是为你好。你怎么那么不听话。 而孩子的意思是:我要创业你不支持,我要上班你又觉得不好,我谈恋爱你连请女孩子吃饭看电影的钱都不给我。我在家里打游戏,你又觉得我在浪费时间,我到底要怎么样,你才能满意? 这位家长很着急,我聊天记录还没有看完的时候,就一个电话打过来带着哭腔说:“孩子如此叛逆,我要怎
2020年12月11日
作者:田静 “你怎么这么笨,讲了几遍都不会” “这道题,课堂上不是刚刚才讲过吗?” “喝喝喝,就知道喝,喝死你算了” “妈妈给你说了很多遍,为什么一直都不改?” ...... 在生活中,这样的话是不是经常出现,无论是老师面对学生,还是妈妈面对孩子,亦或者老婆面对老公。这样的对话,哪个听者不难受?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而事实上我们就生存在这样一个痛苦的暴力世界中。 在和很多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你能够感受到很多孩子出现问题,就正是因为这些语言暴力的存在
2020年12月10日
作者:邢娜 还记得初为父母的喜悦吗? 孩子不会说话,咿咿呀呀,妈妈慈爱的看着孩子,一句一句的教着:妈妈,妈妈,叫妈妈。一遍又一遍,耐心的等待着孩子慢慢来。 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孩子系鞋带,觉得太慢;我们看到孩子吃饭,弄撒了,就急着代劳;看到孩子手工做的歪歪扭扭,就急的帮孩子修正。 事事包办的妈妈以为是爱孩子,谁知不是爱,是溺爱。 什么才是爱的正确的打开方式,不比较,让孩子拥有自信,不催促,让孩子变得自律,不偏袒,让孩子更有教养。 如何和孩子一起创造双赢,让孩子如他所是,而不是
2020年12月10日
作者:王璐 “这都半个小时了,你才做了两道题?你在干啥?” “都说了几遍了,让你把电视关了,去学习,你是听不见吗? 当家里有位上学的熊孩子,对这样的场景很熟悉吧!家长一直在对孩子催促,说了十遍二十遍的事情,犹如空气般,孩子一直在拖拉,丝毫未动。 孩子妈妈,这时的你,是否是非常气愤的呢?那咱们换个角度来考虑这件事情,如果我们在单位,你的领导每天都这样子催你,盯着你,请问家长,你是什么感受的呢? 其实孩子拖拉磨蹭,是孩子对时间没有概念;家长每次给孩子讲:还有5分钟、吃完饭休息10分
2020年12月09日
作者:胡瑞丽 良好的家庭教育造就杰出的人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四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民族生生不息的后备力量。 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们更应当树立全局观念,让小朋友能够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良好的家庭教育呵护孩子的心灵世界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世界观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完善。孩子会从父母为
2020年12月08日
作者:王玉梅 家庭教育中,父亲与母亲的教育应该互相配合,相互弥补。从生理结构出发,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温柔互相结合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最成功的,更适应社会生存。 父亲教会孩子阳光、自律、坚强、责任。 母亲教会孩子温和、善良、修养等宝贵品质。 父亲参与的越多,越能弥补女性教育的遗憾。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母亲是同等重要的,父亲千万别忽略自己的作用。 如果成长是一场暴风雨,那爸爸就是庇护孩子的大树; 如果人生是一场充满危险的旅途,那爸爸就是孩子的庇护所; 如果人生是航行在看不到岸的
2020年12月08日
作者:李瑞华 经常有家长在公众号留言一些问题咨询,大多都是关于孩子青春期现象的: 孩子好像恋爱了,放学也不按时回家,成绩一落千丈。 孩子迷上网游,常常抱着手机玩好几个小时,作业不做,考试不会,经常叫都叫不动。 女儿迷上了韩国团体,一心想学唱歌,想出道,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 孩子越说越不听,越管越跟你对着干……常常一句话就闹得整个家里鸡飞狗跳、人仰马翻! 家长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却并不领情。 受伤的除了孩子,还有父母! 一次次的对抗,曾经最亲密的关系渐渐产生了间隙……
2020年12月07日
作者:田静 孩子的情况是这样:文文,高一,女孩,15岁 不合群,在学校交不到朋友,很孤独,不善于沟通,什么事都闷在心里,当前孩子非常孤独,孩子小时候很开朗和阳光,也爱说爱笑,现在基本不爱笑,甚至都不怎么说话。目前在学校和同学处得非常不好,被孤立,没有朋友。 报名后妈妈通过专家指导一段时间后的感悟如下: “昨天上老师的课,就是听到老师说12岁以前陪伴,12岁以后少了,我们就很着急,担心自己错过时期了。谢谢老师,明白了,现在女儿在要以理解为主小儿子多陪伴。 这两周经过老师的指导,让我
2020年12月06日
作者:李飞飞 前几天听了樊登读书的文章,正向引导,感觉非常好,对于孩子教育,要温柔而坚定,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但是孩子也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教育不单单是给予孩子指引方向,也是要尊重孩子的基础上 ,对他进行引导 孩子成长需要个过程,同样家庭教育也是需要过程的,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即使犯了错,家长也会给予孩子鼓励,不会过多的去批评,帮助他指引他。 但是为何孩子成长后问题就出现了呢,一方面是家长,教育方式没有改变,还是把他当成小孩,放在自己手心里,担心外面的危险伤害到他,孩子感受到了束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