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方教育内部博客

内部人员分享和记录雅方的点点滴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班主任”,为什么这么说呢?!

    作者:陈永香

  教育首先是家庭的事。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

  父母的教育更不因孩子走进校门而结束,而是自始至终的伴随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一生的教育中,父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拥有良好品德与个性的孩子背后,一定要两个懂得如何正确教育的父母。而正面管教法正是教会没有育儿经验的父母如何做好孩子人生的导师。

  相对于孩子其实父母更需要教育

  1、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2、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

  ①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14岁) 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②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80%,父性之爱20%;

  小学低年级:母性之爱70%,父性之爱30%;

  小学中年级:母性之爱60%,父性之爱40%;

  小学高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50%;

  初中阶段: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60%。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

  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所以呼吁所有的家长朋友们:家庭教育的本质就是父母的自我成长

  我们要让更多的家长明白:老师是学校的父母,父母是家里的老师 这个简单道理......


发表评论:

日历
«   2025年5月   »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搜索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
作者列表
站点信息
  • 文章总数:3020
  • 页面总数:4
  • 分类总数:3
  • 标签总数:2
  • 评论总数:677
  • 浏览总数:5143134

Powered By Z-BlogPHP 1.5.2 Zero

豫ICP备180045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