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8日
作者:匿名 每个父母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完美小孩,我们试图照着这个标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个样子生活成长。希望他优秀,完美,弥补家长自身的缺憾。 殊不知,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他们会有不完美,更不可能完全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教育家爱尔维修说过:“人刚生下来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有人可能成为天才,有人则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我们要像对待荷
2020年09月07日
作者:胡瑞丽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缩小了的社会,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个环境、成长的摇篮。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良好的心理发展,将是一个人终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自主性、自信心,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优秀的心理品质,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作为引导。 家庭是孩子最幸福的摇篮,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亲密,最可信赖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 有些家庭家长感情不合,有些家长情绪极易波动,会无原则地随意乱发脾气,有一些家长,会以自己的喜
2020年09月06日
作者:杨迎迎 昨天接到一个孩子自己过来咨询的,说自己不能适应初中住宿,想走读。我问孩子有没有跟父母说过这个情况,孩子说不敢说,说了会挨打。 那一刻我只能回复孩子一个抱抱的表情。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父母,让孩子“不敢说”,觉得孩子就应该听话、懂事、好好学习。而当孩子表达出来异于父母期待的情绪,走出父母规划得圆圈,父母就采取压制手段,直到有一天,再也压不住了,还在奇怪,孩子怎么就突然出现问题了。 却不知道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分量很轻,也很重。 我又想到
2020年09月05日
作者:孙子峰 自从做了青少年教育这个行业,每天面对不同情绪的家长,咨询孩子各种个样发生的问题。 结合自身,加上接触了解的各种案例,其实每当一个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总是第一时间觉得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从没先考虑孩子什么时间开始出现的问题,问题根本原因有什么! 作为父母,是当我们都觉得自己爱孩子,为孩子好时。咱们真的是只想着孩子好吗?有没有存在一些私心?比如孩子不好的时候,自己的朋友亲戚会说自己不会教育,让自己没
2020年09月05日
作者:张丽霞 处理情绪的步骤 一 .了解自己的情绪按钮过激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 借着对原生家庭成长经历中所受到的伤害的领悟,让潜意识里的内容意识化。 增加自我觉察和自我领悟是成长的第一步 二.归因思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 一个情绪的产生是和原生家庭的背景,一些过去没有满足的需求是有关系的。 一个中性的刺激物,可以让一个人愤怒,也可以让另一个愉悦,你到底产生哪种情绪,这和你对刺激物的解释有关。 比如: 向别人借东西,人家说
2020年09月04日
作者:王玉梅 开学季,几家欢喜几家愁,一个新环境面对新学期新同学很多孩子欢天喜地,,但有很多孩子就是不肯进学校, 今年因为疫情和暑假,凸显出来很多家庭教育问题。 最近来咨询孩子不原意上学的家长也越来越多,如果孩子对你说:“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了”,你会如何应对? 遇上急脾气的妈妈,先会脱口而出:“不行,快起!”早晨时间原本就紧,哪里容得孩子在这墨迹,如果这时候孩子还不肯起床,免不了挨一通胖揍,最后哭哭啼啼,还得去上学。 “你看这样好不好,你起来上学,周末妈妈带你去买那个玩具,答应你可以
2020年09月04日
作者:赵武会 很多家长都问我:我的事业好不好?家庭好不好?孩子好不好?姻缘好不好?这些方面是由哪些方面决定的呢? 我只是回答一句:你的脾气好不好? 愤怒有时就是鞋里的沙子,不及时清理,定会阻挡你前行的脚步。一个人一旦被自己的脾气束缚了,哪怕再有能力,都难免自毁前程。 如果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真正称得上“非凡”二字的人,他们或许各有各的人格魅力,但却一定是个懂得控制自己的脾气的人。他们不是不会生气,而是懂得客观、冷静地看待事情,控制愤怒,最终想办法成就自己。 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对最亲近的
2020年09月03日
作者:耿丹丹 一个妈妈咨询的时候问我“感觉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感觉能做的都做了,但是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排斥我?”,能感受到这个妈妈求助时的无助。 但是每个孩子出现问题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肯定是有一些没有被我们发现的原因,我就继续跟这个妈妈沟通了解详细情况。 其实这个孩子妈妈对孩子教育真的很重视,作为妈妈的我有时候都是很佩服,孩子妈妈在孩子小时候每天睡前故事,跟孩子说话的时候都是轻声细语,对孩子的需求都是尽量满足,孩子也说能感受到妈妈的爱。 但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慢慢的开始出现情绪暴躁,厌学
2020年09月03日
作者:袁周 上个月11号,接到一个客户的求助信息,男孩,12岁,整天玩手机,经常玩通宵,白天睡觉,不出家门,甚至很少走出自己的房门,父母的诉求是:让孩子正常上学,愿意走出家门和人正常交往。 我和父母沟通过几次以后,发现孩子可能存在校园欺凌的问题。当我问及这个话题的时候,孩子妈妈说:在上个学期,孩子给我说过这事,我没太在意,认为是小孩子之间闹着玩的,就给孩子说:你不要想太多了,没事的,他们是给你玩的,你要坚强一些,勇敢一些。 而当我请她去学校找老师和同学了解一下情况的时候,她
2020年09月02日
作者:胡瑞丽 前几天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孩子的妈妈打过来的,这位母亲在电话里哭诉,说自己的女儿已经14岁了,又离家出走了,这已经是她离家出走的第N次了。14岁的女孩子,只身离家,我不敢想象她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妈妈心急如焚。 我立刻具体了问了一下孩子出走的原因以及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这位母亲说孩子因为早恋,已经辍学大半年了,每次费尽辛苦给她找回来,没几天就又偷偷跑了。 以这位母亲这种声泪俱下诉说的情形来看,这次离家出走问题应该是比较严重的一次,果然!孩子妈妈说孩子没钱、
2020年09月01日
作者:李萍 现代社会生活富足,安逸的生活环境,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比比皆是,然而,这种被呵护下成长的孩子,真的顺利长大吗? 王妈妈(化名)是一位中学教师,对于教育孩子,不管是成长中还是学习中,都颇有心得,而孩子(女孩)也不负所望,生活中乖巧懂事,学习中稳夺年级前三,一直都是亲朋好友眼中的好孩子,而父母也对孩子的日常起居照顾的非常周到,为的就是能让孩子安心学业。 就这样一直到初三,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社会学习压力扑面而来,从未遇到过挫折,没有自己解决过问题的孩子不堪重负。
2020年08月31日
作者:陈佳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 他们扑闪着翅膀 给成人的世界带来欢乐、带来希望 父母们在享受这无限欢娱时刻的同时,其实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有翅膀的精灵,他们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方向,有属于自己的世界。 而不是从出生就在父母的期待中,父母的设定中 “我的孩子要成为金融领袖” “我的孩子要成为科技新贵” “我的孩子要成为文学巨匠”…… 在种种美好愿望的蓝图或既定路径下,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的朝父母眼中“成功人士”的方向迈进 被迫学很多新鲜或者生涩的东西
2020年08月29日
作者:胡瑞丽 一、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1,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 父母不同的语言、行为、教育会在孩子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父母们难免会出错。 2,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难免不切实际。 3,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对教育职责的漠视
2020年08月28日
作者:赵武会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为什么家长和孩子亲子关系不良? 究其原因,是因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无效的沟通会引发家庭当中很多的问题。 在我们的家庭中,90%的问题都源于不会沟通。不管是夫妻之间也好,还是父母和子女之间也好,大家要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说自话,要么把沟通当成宣泄情绪的一个途径; 亦或者,为了避免矛盾激化保持表面的和谐,而用隐忍的方式回避沟通。 因此,无法沟通常常成为家庭矛盾的催化剂,这会带来很多不可预知的严重问题。 家庭沟通中常见的问题: 1、
2020年08月28日
作者:张永娜 很多人感慨: 现代的家长不容易,作为现代的中国家长更不容易。一个重点初中的名额需要十五到二十万元。所以孩子培养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孩子孩子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只要学习成绩好,好像家长就觉得离重点大学越来越近了。 可是很多孩子确走着走着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一下子措手不及:孩子到底怎么了? 案例: 最近就接到一位8岁男孩妈妈的求助:我的儿子是“学霸”,“学习标兵”。在学校、奥数班、跆拳道等各方面非常优秀,可是近两个月却出了问题。 只要一写作业就会情绪失
2020年08月27日
作者:张金 怎么才是为孩子好?看着别人的故事,类似的情节在很多家庭上演。 最近对接了一个家长,印象尤为深刻,一开始联系,问到孩子的情况,家长说,那得说几天几夜。 是妈妈咨询,详细了解家庭情况后,才知道,妈妈是家里的顶梁柱,从小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妈妈做主,包括孩子从小到大的道路都是妈妈铺好,一路,想尽办法让孩子进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高中,坚信环境决定论,家里也不富裕,都是普通工薪家庭。 为了孩子,付高价去念重点学校,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终点在高考,妈妈把所有的希望都
2020年08月27日
作者:王首凤 五一的时候以死相逼不上学,还摔东西骂父母,后来不仅去上学了!高考成绩还不错,家长和孩子都很满意 孩子仇恨妈妈,母子之间关系僵的半年多不说话,被自己的亲骨肉这么对待,放到哪个母亲身上都会心如刀绞 本是世上最亲最近的一家人,却因不懂阻挡了爱. 两个月过去了,在妈妈的用心成长和改变下,现在母子关系恢复正常,孩子也重新叫“妈妈”了 这份工作很苦,面对的是“高危”人群,有些父母的心智化水平还不如孩子,认知有严重偏差,有些甚至自己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但不自知。 我经常一个电话一个
2020年08月26日
作者:田静 在没有加入雅方的时候,在我的认知中孩子的教育一直停留在父母教育我的那中观念当中: 不听话就打,想要什么就尽量满足,自己做什么决定父母从来不参与,以至于从高中毕业到大学,到参加工作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去思考,去决定,感觉自己是孤独的,但是对父母的爱,内心的感恩之心一点都不少。 进入雅方之后,发现现在的孩子思想完全跟我们是相反的,平时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让孩子记得特别清楚甚至会无线放大,父母的松懈反而会让孩子的问题肆无忌惮,变本加厉,为所欲为,真的是稍不注意,家长的一切努力都付诸
2020年08月25日
作者:徐虹 一位父亲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馆里喝上一杯酒,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别了妻儿后,又径直走向酒馆。 没有走多远,他感觉有人跟在他的后面,当他转身时,发现他不满8岁的儿子正踩着他留在雪地上脚印,并且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正踩着你的脚印!” 孩子的话使他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馆喝酒,儿子却在跟随我的脚印!”从那天起,他改掉了每日早晨喝酒的坏习惯,再也不光顾酒馆了。 优秀是一种习惯。一个人来到世间,除智商和他人有一些差别外,其它
2020年08月24日
作者:张洋 在当今社会,人们总是寻求快速解决之道。我们想让磨蹭的孩子快点儿写完作业,想让平淡多年的夫妻关系有质的飞跃,想让不爱看书的自己快点儿爱上看书…… 于是,我们跟孩子说,今天要解决你写作业磨蹭的事。然后,列好“一、二、三、四、五条”,要求孩子明天就正式开始执行。 可是第二天,当发现孩子写作业的状态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期待时,我们又开始灰心丧气。 于是,我们觉得,改变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一方面,我们想要改变的背后,其实只是一个愿景、一个期望或一个梦想,而不是具体
2020年08月23日
作者:侯红莉老师 世间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分离为目的。 龙应台曾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曾经的我,每每想到再过几年,孩子就要出去上学、工作,我就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拿来照顾他、爱他。” 案例:冬晨妈当过几年这种无微不至的母亲: 冬晨3岁时,担心孩子自己不会吃,吃不饱,也怕她弄脏衣服。于是每餐都耐心地一口一口喂食。 冬晨7岁时,上小学了,她怕孩子肩膀受不了,就每天都把书包从孩子手里接
2020年08月23日
作者:邓小艳 “世上只有妈妈好”是每一个孩子在幼儿时期学的一首歌,但在我的记忆中,它是痛苦的回忆,是我不太喜欢的一首歌,它没有让我感受到爱,而一直感受到痛苦的存在。 童年的我,少了父母的陪伴,从小就缺乏安全感,自尊心很强,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从小到大的自豪和优越感都来自于成绩的优秀,老师的关爱,所以一直生活在学霸里的世界里,万事学会了靠自己,而不是依赖别人,活生生 活成了女汉子。 对于现在已经成为父母的我,更多是在教育孩
2020年08月22日
作者:姚文利 在咨询中,许多家长反映: 我家孩子特别自私…. 不尊重父母…. 不懂得关爱他人…. 不知道感恩….. 仿佛这一切都是孩子的错。但是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与现在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和父母的教养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自私不全是孩子的错,这个锅孩子不能背。父母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理解孩子、帮助孩子。 在中国现阶段社会中,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了主流。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家庭平均人口降为3.13%人。 这种三位一体的家庭结构与传统的家庭结构相比,以前是以父亲或家族中的
2020年08月22日
作者:赵武会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话反而越来越少,而且即便是沟通的时候,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不如小时候那么融洽了;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亲子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呢? 这就是今天想和大家讨论的话题:亲子关系中的沟通。 为人父母应该注意这些 善于运用语言,在亲子关系中有多重要? 有的亲子关系中会出现家长使用语言暴力给孩子施压的情况: 就像,你本来想要孩子能够赶快做作业,你对他的美好期望形成语言则变成了“就知道玩,作业做完了么?整天玩那些乱七八糟的,我
2020年08月22日
作者:常凯 6月25日四川一位家长来咨询,来问我们是什么模式,告知家长我们是针对每一个家庭的不同情况私人订制的方案,去一对一,手把手针对性指导的,随后跟家长通电话了解孩子的情况: 孩子20岁了,女孩,在初中的时候出现问题,不想上学,然后经过家长劝说,初三转到国外去上学,高中也是在国外,申请上的国外的大学,在国外成绩还可以,拿过奖. 2019年1月回国,当时行为习惯等等还可以,孩子愿意学习,健身,关心家人考虑家人的感受,四月份谈了一个男朋友开始发生转变. 现在不愿意学习,感恩之心差,父
2020年08月21日
作者:李富强 在教育这件事上,我们经常对孩子说“你不要……”句式,却很少说“你要……”“如何做才能……”。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自身接收到最多的,也是来自父母、老师和身边一些人的“你不要……”。 曾经,家长、老师们对孩子严厉控制、动辄惩罚。后来,很多人又矫枉过正,走向娇纵、溺爱。 诚然,过度严厉或娇纵都不可取,但除了在两者之间来回摇摆,人们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其实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教养方式,父母的发心都是希望孩子幸福,但这能否实现取决于孩子是否被培养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 很多人认
2020年08月21日
作者:贺梦思 之前看到过一句话“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原生态家庭带来的伤痛” 前几天接了一个很令人气愤的家长,孩子妈妈的诉求是孩子沉迷手机,太叛逆,孩子骂妈妈。我问妈妈孩子沉迷手机到了什么程度?“死都可以”后来经过详细的了解,妈妈的脾气很急很暴躁,但是孩子以前也是个很乖巧听话的女孩子,成绩属于特别的拔尖,优异。 就是疫情孩子在家时间比较长,出现了沉迷手机的情况,妈妈说“我为了孩子什么都没有做,她都要把我逼疯了,我现在就像神经病,处处和我对抗”这不是典型的,“我都是为你好”型的家长?
2020年08月20日
作者:高老师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故犯。家长在接受报名辅导时一开始都会倾向于指责孩子的问题,这个也无可厚非。 一开始专家老师帮助其分析解答孩子的问题,家长如果能看到自己的责任那倒是个改变的开始,如果还是一味的说孩子的问题,还总是想着如何快速达到掌控孩子的目的,那就只能延续问题,陷入到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之中。 曾经指导过一位单亲妈妈刘女士,带着自己14岁的抑郁症休学的女儿小曼生活,孩子内心的阴影真的很重,妈妈过往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好,也时常打骂孩子,这也使得孩子对妈妈有阴影。 小
2020年08月20日
作者:胡瑞丽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不要依赖以往提供的经验;它也是一门艺术,要更多种选择,更灵活对待孩子。 一、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 绝大多数家长经常满腹牢骚“我整颗心都掏出来为孩子,但是孩子怎么就不长进呢?”“我付出这么多 ,为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呢?”等等。爱孩子,是所有父母都会做的。 今天的孩子,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孩子压力大,而用头撞墙。 我们做家长的,
2020年08月19日
作者:张鹏 绝对不要骂孩子。所有骂人的话,都是不真实的话,都是毫无意义的废话。孩子不需要听废话。 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几点,我支持你打孩子: 1、惩罚规则事先要讲好,不能根据没有事先约定的规则惩罚孩子; 2、惩罚规则不是单为孩子制定,是你跟孩子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换言之,若你触犯规则,同样要接受孩子的惩罚; 3、若自己有错误,则必须要坦荡承认错误;一个能够坦荡面对自己错误的家长,才有可能教导出坦荡面对自己错误的孩子。 坦荡面对自己的错误,比掩饰自己的错误,会更好的赢得孩子的尊重,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