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7日
作者:王首凤 五一的时候以死相逼不上学,还摔东西骂父母,后来不仅去上学了!高考成绩还不错,家长和孩子都很满意 孩子仇恨妈妈,母子之间关系僵的半年多不说话,被自己的亲骨肉这么对待,放到哪个母亲身上都会心如刀绞 本是世上最亲最近的一家人,却因不懂阻挡了爱. 两个月过去了,在妈妈的用心成长和改变下,现在母子关系恢复正常,孩子也重新叫“妈妈”了 这份工作很苦,面对的是“高危”人群,有些父母的心智化水平还不如孩子,认知有严重偏差,有些甚至自己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但不自知。 我经常一个电话一个
2020年08月26日
作者:田静 在没有加入雅方的时候,在我的认知中孩子的教育一直停留在父母教育我的那中观念当中: 不听话就打,想要什么就尽量满足,自己做什么决定父母从来不参与,以至于从高中毕业到大学,到参加工作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去思考,去决定,感觉自己是孤独的,但是对父母的爱,内心的感恩之心一点都不少。 进入雅方之后,发现现在的孩子思想完全跟我们是相反的,平时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让孩子记得特别清楚甚至会无线放大,父母的松懈反而会让孩子的问题肆无忌惮,变本加厉,为所欲为,真的是稍不注意,家长的一切努力都付诸
2020年08月25日
作者:徐虹 一位父亲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馆里喝上一杯酒,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别了妻儿后,又径直走向酒馆。 没有走多远,他感觉有人跟在他的后面,当他转身时,发现他不满8岁的儿子正踩着他留在雪地上脚印,并且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正踩着你的脚印!” 孩子的话使他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馆喝酒,儿子却在跟随我的脚印!”从那天起,他改掉了每日早晨喝酒的坏习惯,再也不光顾酒馆了。 优秀是一种习惯。一个人来到世间,除智商和他人有一些差别外,其它
2020年08月24日
作者:张洋 在当今社会,人们总是寻求快速解决之道。我们想让磨蹭的孩子快点儿写完作业,想让平淡多年的夫妻关系有质的飞跃,想让不爱看书的自己快点儿爱上看书…… 于是,我们跟孩子说,今天要解决你写作业磨蹭的事。然后,列好“一、二、三、四、五条”,要求孩子明天就正式开始执行。 可是第二天,当发现孩子写作业的状态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期待时,我们又开始灰心丧气。 于是,我们觉得,改变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一方面,我们想要改变的背后,其实只是一个愿景、一个期望或一个梦想,而不是具体
2020年08月23日
作者:侯红莉老师 世间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分离为目的。 龙应台曾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曾经的我,每每想到再过几年,孩子就要出去上学、工作,我就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拿来照顾他、爱他。” 案例:冬晨妈当过几年这种无微不至的母亲: 冬晨3岁时,担心孩子自己不会吃,吃不饱,也怕她弄脏衣服。于是每餐都耐心地一口一口喂食。 冬晨7岁时,上小学了,她怕孩子肩膀受不了,就每天都把书包从孩子手里接
2020年08月23日
作者:邓小艳 “世上只有妈妈好”是每一个孩子在幼儿时期学的一首歌,但在我的记忆中,它是痛苦的回忆,是我不太喜欢的一首歌,它没有让我感受到爱,而一直感受到痛苦的存在。 童年的我,少了父母的陪伴,从小就缺乏安全感,自尊心很强,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从小到大的自豪和优越感都来自于成绩的优秀,老师的关爱,所以一直生活在学霸里的世界里,万事学会了靠自己,而不是依赖别人,活生生 活成了女汉子。 对于现在已经成为父母的我,更多是在教育孩
2020年08月22日
作者:姚文利 在咨询中,许多家长反映: 我家孩子特别自私…. 不尊重父母…. 不懂得关爱他人…. 不知道感恩….. 仿佛这一切都是孩子的错。但是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与现在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和父母的教养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自私不全是孩子的错,这个锅孩子不能背。父母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理解孩子、帮助孩子。 在中国现阶段社会中,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了主流。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家庭平均人口降为3.13%人。 这种三位一体的家庭结构与传统的家庭结构相比,以前是以父亲或家族中的
2020年08月22日
作者:赵武会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话反而越来越少,而且即便是沟通的时候,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不如小时候那么融洽了;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亲子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呢? 这就是今天想和大家讨论的话题:亲子关系中的沟通。 为人父母应该注意这些 善于运用语言,在亲子关系中有多重要? 有的亲子关系中会出现家长使用语言暴力给孩子施压的情况: 就像,你本来想要孩子能够赶快做作业,你对他的美好期望形成语言则变成了“就知道玩,作业做完了么?整天玩那些乱七八糟的,我
2020年08月22日
作者:常凯 6月25日四川一位家长来咨询,来问我们是什么模式,告知家长我们是针对每一个家庭的不同情况私人订制的方案,去一对一,手把手针对性指导的,随后跟家长通电话了解孩子的情况: 孩子20岁了,女孩,在初中的时候出现问题,不想上学,然后经过家长劝说,初三转到国外去上学,高中也是在国外,申请上的国外的大学,在国外成绩还可以,拿过奖. 2019年1月回国,当时行为习惯等等还可以,孩子愿意学习,健身,关心家人考虑家人的感受,四月份谈了一个男朋友开始发生转变. 现在不愿意学习,感恩之心差,父
2020年08月21日
作者:李富强 在教育这件事上,我们经常对孩子说“你不要……”句式,却很少说“你要……”“如何做才能……”。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自身接收到最多的,也是来自父母、老师和身边一些人的“你不要……”。 曾经,家长、老师们对孩子严厉控制、动辄惩罚。后来,很多人又矫枉过正,走向娇纵、溺爱。 诚然,过度严厉或娇纵都不可取,但除了在两者之间来回摇摆,人们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其实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教养方式,父母的发心都是希望孩子幸福,但这能否实现取决于孩子是否被培养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 很多人认
2020年08月21日
作者:贺梦思 之前看到过一句话“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原生态家庭带来的伤痛” 前几天接了一个很令人气愤的家长,孩子妈妈的诉求是孩子沉迷手机,太叛逆,孩子骂妈妈。我问妈妈孩子沉迷手机到了什么程度?“死都可以”后来经过详细的了解,妈妈的脾气很急很暴躁,但是孩子以前也是个很乖巧听话的女孩子,成绩属于特别的拔尖,优异。 就是疫情孩子在家时间比较长,出现了沉迷手机的情况,妈妈说“我为了孩子什么都没有做,她都要把我逼疯了,我现在就像神经病,处处和我对抗”这不是典型的,“我都是为你好”型的家长?
2020年08月20日
作者:高老师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故犯。家长在接受报名辅导时一开始都会倾向于指责孩子的问题,这个也无可厚非。 一开始专家老师帮助其分析解答孩子的问题,家长如果能看到自己的责任那倒是个改变的开始,如果还是一味的说孩子的问题,还总是想着如何快速达到掌控孩子的目的,那就只能延续问题,陷入到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之中。 曾经指导过一位单亲妈妈刘女士,带着自己14岁的抑郁症休学的女儿小曼生活,孩子内心的阴影真的很重,妈妈过往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好,也时常打骂孩子,这也使得孩子对妈妈有阴影。 小
2020年08月20日
作者:胡瑞丽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不要依赖以往提供的经验;它也是一门艺术,要更多种选择,更灵活对待孩子。 一、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 绝大多数家长经常满腹牢骚“我整颗心都掏出来为孩子,但是孩子怎么就不长进呢?”“我付出这么多 ,为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呢?”等等。爱孩子,是所有父母都会做的。 今天的孩子,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孩子压力大,而用头撞墙。 我们做家长的,
2020年08月19日
作者:张鹏 绝对不要骂孩子。所有骂人的话,都是不真实的话,都是毫无意义的废话。孩子不需要听废话。 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几点,我支持你打孩子: 1、惩罚规则事先要讲好,不能根据没有事先约定的规则惩罚孩子; 2、惩罚规则不是单为孩子制定,是你跟孩子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换言之,若你触犯规则,同样要接受孩子的惩罚; 3、若自己有错误,则必须要坦荡承认错误;一个能够坦荡面对自己错误的家长,才有可能教导出坦荡面对自己错误的孩子。 坦荡面对自己的错误,比掩饰自己的错误,会更好的赢得孩子的尊重,会更
2020年08月18日
作者:高老师 共情的概念: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简单说就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从小到大他的表达总是被忽略,在家没有表达的余地,只要你一出口,就立马被父母的大道理捂住,身
2020年08月17日
作者:陈佳 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都不同,就像我们每个人讲着不同的母语。就好像一个在讲英语,一个在讲中文,无论你们多么地努力去表达,对方也很难感受到你所表达的爱。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几种爱的语言,大家可以合理的运用在生活中,可以有效的促进跟孩子和家人的关系 1、肯定的言语 肯定的言辞,可以满足人类心底最深处的需要,那就是感觉到被人欣赏。 有些人可能会因为一句批评的话伤心好几天,甚至自我怀疑;也会因为一句肯定的话语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更加充满信心。 对他们来说,收到一次肯定的赞美,会比收到
2020年08月16日
作者:常红果 我是一个12岁姑娘的妈妈,没有从事青少年心理分析师这行的工作之前,对待孩子我是一个暴躁的妈妈. 孩子在生活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在学习上或是在做家务上孩子做的不好的情况,就开始严厉的批评孩子,偶尔也会动手打孩子,孩子很怕我. 在从事相关的工作后,跟一些家长的交流中发现了很多孩子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做为妈妈我开始有些害怕了,害怕我的孩子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做为家长我开始反思自已的行为,做为妈妈从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开始改变我对孩子的态度,会跟孩子表达妈妈对她
2020年08月16日
作者:代青枝 一个孩子学习好,首先是记忆力好,因为学习中百分之七八十的内容靠的是记忆,记住的东西无非来自 课上课下,记得住的孩子课堂听课效率肯定高,课堂效率高取决于专注力; 课下无论预习复习巩固都离不开理解记忆,投入地学习半小时抵得上三心二意俩小时,所以归根结底还 是专注力,甚至可以说专注力等于记忆力。 孩子学习效率越高越自信,越低越不自信,而越自信学习主动性和专注力都会更高,反之,越来越没自 信甚至厌学。 我们都看过电视节目最强大脑,为什么在上万人的舞台上那些学员能够在一两分钟时间
2020年08月15日
作者:赵武会 这是一个家长面对孩子的处境而无能为力的悲伤和痛苦的案例。 女孩,19岁,高三,不上网课不上学,沉迷游戏,自己要求放弃学习和高考。把老师同学都删了,每次送去学校就哭,回来脸色苍白,说学校像河,去了像溺水,游不出苦苦争扎,要死。 姐姐带去看心理医生,有焦虑症,回来不吃药。现在把自己关房间天天打游戏,不见人,父母都不愿见,说人人都给她看脸色。 看到孩子变成这样,妈妈曾带孩子去检查,发现孩子有轻微焦虑,妈妈也明白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偏差,造成了孩子现在这么叛逆。 可是高考在
2020年08月15日
作者:韩荣乐 7.24号接到一位江苏妈妈的求助咨询,要解决儿子厌学,叛逆脾气暴躁的问题。当时如往常一样,先了解了孩子情况以后,再给家长打电话。 虽然每天接到各种问题的咨询,但是从跟妈妈简单的文字沟通了解,这个孩子的情况已经让我很不舒服,再电话过程中孩子妈妈说到更多令我震惊的细节。 天哪,孩子怎么能目中无人到这个地步,我不能理解 这个孩子,上初一,暴躁自私,从进入初中开始妈妈一不如他的意就砸辱骂诅咒妈妈。 初一下学期网课期间,不上网课,逼迫威胁妈妈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并且感觉理所当然大言
2020年08月14日
作者:郑海芳 1、抑郁症患者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在行动上常会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这时候,你不能生气,要尽量控制自己,并不断提醒自己:他(她)生病了,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不是真实的他(她)? 2、不要试图叫忧郁症患者振作,通过意志力来对付自己的抑郁,因为他们做不到,抑郁症使他们身不由己,不要过于较真? 3?千万不要说他们“吃饱了没事干,闲出病来”,凭空想出一些病来,因为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的痛苦是真实的存在的;你能做的就是理解和关心,知道他们很痛苦,尽管你不明白他们为什么痛苦?
2020年08月13日
作者:马龙飞 1、第一种思维模式是青少年比看起来更需要父母。 很多父母可能会说孩子叛逆、排斥父母,而真正的事实是孩子在用这样的方式不断的试探,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要离开家,没法再获得父母的帮助; 所以在这种恐慌之下,他们会做很多试探的动作。创造和青春期孩子交流契机的四个步骤:安排与孩子的专属时间、父母绝不要单方面取消约定、让约会变得有趣、预料到约会可能会不顺利。 2、第二种思维模式是游戏规则已经变了,父母也要变。 孩子十岁以前,父母的身份是空中交通管制员,几乎掌控孩子生
2020年08月12日
作者:胡瑞丽 从事家庭教育也是偶然的机会,面临孩子的叛逆期,孩子的反抗,我很无助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做,求助无门。 偶然接触到家庭教育,抱着自己学习,让孩子的问题能解决的心态,辞去稳定的工作,加入家庭教育的大行列。 首先,这个职业真的是可以帮到很多的家庭,目前中学,高中的孩子的父母多数是70、80后,对于学习学历更重视,教育也是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严控(动辄打骂)、一个是按照书本“科学”养育。 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不能更好的转换身份变化,对于“度”的把控不够,孩子的叛逆心理越来越严
2020年08月11日
作者:边云梦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想必这句话的意思,作为过来人都能理解。但是处在迷茫期的孩子是理解不了的。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10月份中旬左右,接待了一位家长,他们家孩子由于学习需要家长给买了手机,孩子刚开始做的还可以只是查资料,慢慢的家长发现孩子有玩游戏的行为; 刚开始没在意,结果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孩子绑定到他手机上面了,钱少了很多,这个时候才觉得孩子沉迷的比较严重了,孩子妈妈采用了很多的方式方法,说教,打骂,利诱等。 结果没有一个有用的,反而让孩子更加逆反了,每天给家长顶
2020年08月10日
作者:雅方教育赵秀婕 母蟹对小蟹说:“孩子,你怎么老是横着爬,为什么不能直着走 呢?”小蟹委屈地答道:“妈妈,我是照着您的样子走的呀。” 这是说,母亲必须正直地生活,正直地做人、行事,才能正确引导孩子。 “不管我死在什么地方,请不要把我同贵族、名流、富豪们葬在 一起,请把我埋在普通的犹太工人、老百姓中间,让我的墓碑能够点 缀周围普通的石碑,也让他们装饰我的墓碑。” 这遗嘱出自俄国籍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莱汗姆的手笔。与这份遗嘱一起留
2020年08月09日
作者:胡瑞丽 我们每个家庭都毫无选择地面对着教育子女这个课题,这是困难而艰辛的,但也富有乐趣和慰藉,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教育孩子过程中那些小技巧。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孩子经过小学六年的系统学习,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也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 他们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大的调整和变化,但只要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那就能够跟得上今后学习。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对知识有渴求,对孩子的求知欲望不能轻易抹杀。
2020年08月09日
作者:孟老师 “孟老师,今天有一个严重的案子”,听分析师这么说,我的兴趣又来了; 这是一个严重校园恐怖症的小患者,经常走到校门口就发抖,肚子疼,想呕吐,妈妈试过很多方法都没有给孩子送到学校,几近崩溃边缘。 在了解了孩子的详细情况和家长的诉求后,决定接下这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当初送孩子去学校,孩子也是欢天喜地没有任何问题。孩子也能和小伙伴融入到一起。 但有一次老师批评过孩子以后,孩子就出现了上述的症状,回家以后,孩子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反而被爸爸吵了一顿,从此以后对学校有了阴影; 每
2020年08月08日
作者:马玲 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有时你可能会说,你的担心都是“为他好”。身为父母,你或许很难承认:如果 孩子变成你最不能接受的样子,你会觉得自己很失败。 放弃控制权:你担心孩子成绩的好坏,担心青春期的叛逆,害怕他将来面临的危险和失败,总把眼睛盯 着孩子的问题,总是想帮助,想控制孩子的“未来”。 如果你内心不接受孩子的行为或做法,你的不接受(就是“焦虑”)会很快被孩子捕捉到,孩子就会马 上吸纳这份焦虑,你的焦虑就转嫁为了孩子的焦虑。 焦虑就是大脑功能障碍,通俗的讲,焦虑是非常强烈的情绪状态,
2020年08月08日
作者:赵武会 学生难教,孩子难管,老师无奈,家长无助现如今的家庭教育之难,难在什么地方? 难在我们如今的教育有太多的悖论和问题需要面对。 尊敬的家长,我想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了解现在的孩子吗?你知道如今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心理?什么样的心态吗? 20多年来,我接触了很多个家庭案例,帮助了很多的家庭和孩子。 如今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几十年来受到的教育,需要从这一刻开始渐渐颠覆——我们再也不能像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那样教育和看待我们的孩子了。 假如我
2020年08月08日
作者:石赢先 周三,上午和下午两场培训,帮助分析师梳理咨询流程和教育理念的要点。 下午由于太投入,没有把控好时间,超时了半个小时,很感谢大家没有埋怨我,全会场整个过程,大家都聚精会神的参与其中,有人做笔记,有人录音拍照。会后还有人找我再沟通。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在领导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也不断有新的同事加入其中。我们讲,我们不仅仅是在做一份职业,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做一番事业。 这是推动中国家庭教育的事业,是推动家长教育改革的事业,也是为雅方助力“中国梦”贡献的一分力量!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