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惠
家长们对孩子的控制欲表现在学习、生活和感情三个方面。
在学习方面,家长的控制欲体现在对孩子的不满足。
明明孩子的成绩已经很优秀了,却硬要他考入年级前几名,如果没做到就冠上不努力的名头;
明明孩子的学习任务已经很重了,却还在周末给他安排满满的课外补习班,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意见;明明孩子已经写完作业,却因为看了一会儿动画片,被家长批评不好好学习……
在生活中,家长的控制欲体现在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什么事都想帮孩子搞定,大到学什么专业,报哪一所学校,找什么工作;小到每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
这种过度的爱,会让孩子喘不过气,还导致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
在感情中,家长的控制欲体现在把自己的三观给孩子强行灌输。
“他学习不好,不是个好孩子,你可千万不能和他在一起玩。”“你看人家谁谁谁那么优秀,你怎么就不能学学啊!”“你个小孩子懂什么,我可都是为了你好。”
父母为了让孩子变得优秀,从而要求严格,这个无可厚非。
但凡事都有一个度,如果用力过猛,终将适得其反。
成人世界总是习惯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面对孩子,大人们总是喜欢发号施令,安排孩子的人生。
殊不知这就是在铸造一座牢笼,困住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锁住他们探索的双手,击碎他们通往未来的路灯。
以爱的名义,控制着他们的人生。在这种控制欲下,胆小内向的孩子会越来越孤僻,活泼外向的孩子也会逐渐叛逆。
而且更严重的一点是,孩子会为了迎合家长的意思,说谎话、做违心的事,害怕责骂而不愿意表达真情实感。
想要做到不让控制欲毁掉孩子,时刻牢记下面三点:每日自省:我今天对孩子做了什么?我有没有用大人的身份强行要求孩子做了什么?是否充分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尊重了他们的选择?
改变出发点: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立场,以孩子的需求为出发点,而不是自己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允许孩子存在其他的观点。
分清界限:孩子的事家长不过多干预,适当放手,成长的路上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苦注定要吃。
但放手不等于放任,作为家长,时刻关注孩子,必要时给予帮助,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切记千万不要控制孩子,即便有千般不舍,也要让孩子自己成长,这样路才能走得踏实。
教育不应该是进行控制,而是彼此尊重,平等交流的过程。家长在不停地发号施令,那不叫交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才是沟通的正确选择。
试想一个孩子愿意与家长分享自己的点点滴滴,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而家长尊重孩子的意见,把自己的经验与正确的想法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亲子关系不让人羡慕吗?
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当放手,放下控制欲,亲子间彼此信任,彼此能够敞开心扉进行沟通,这难道不是成长中美好的瞬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