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9日
作者:石老师 在雅方教育中,有这样一则案例: 一位放弃参加中考的孩子,在父母认为孩子自甘堕落,沉迷游戏的孩子,经过指导后,一次妈妈的反馈是这样的:(原话) 石老师,又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系您了,孩子这段时间状态不错,主要几项跟您汇报一下 一、孩子有一天打电话说要晚点回来,我问他怎么了?他说在快餐店里吃饭吋听到老板说送饭的骑手休息,没人送外卖订单,孩子主动向老板提出帮他送到晩上十二点,并谈好了价格。我当时听了眼泪都出来了,一方面是心疼,一方面是欣慰。 孩子回家后我夸他懂得主动找机会,告诉
2020年09月28日
作者:朱婷 他说上学没意思,耽误青春,玩游戏快乐,上学没用,长大了还得工作,现在要玩游戏。 “你每天就会问我吃什么要什么,学习成绩,你还会问什么么?” 孩子妈妈说,“你是我儿子我才问的,如果是别的孩子,我怎么不问啊” 儿子回答:”别人家的孩子您还问,您是不是脑子有病?脑子里有屎? 妈妈震惊了,每天无味不至照顾的孩子,竟然反过来骂自己,为了孩子我天天忙里忙外都要把我逼疯了,你现在竟然对我没有一点感恩之心 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就必须要顺从并且对她感恩戴德。 妈妈心想找孩子
2020年09月27日
作者:杨兵 这是我接触这么多的案例,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理解最有感触的! 他积极努力,用心接受指导,虚心请教,他也是一位学校的老师,在每次表达孩子的情况的时候,都很认真的按照我教的话术去跟孩子交流,提升自我,帮到孩子。 下面是他跟我说的: 他说:“突然感到自己对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变化是没有理解接受接纳的,一直茫然恐慌,今天下班后,我再次把您今天所发的内容好好的学习了一遍,我先前对孩子青春叛逆期没有很好的理解,对此没有办法,还不甘心,渴望从您这里得到有效的方法。 所以我一直期待着您能跟他直
2020年09月27日
作者:王振宇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与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一、对孩子不能太娇纵。 有的父母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这无可厚非,但不能听之任之,必须有个对与错的原则。错的就不能顺从,那怕让孩子受点委屈,也得让其明白是非。 我曾见过朋友的孩子向父母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说满足了他的要求,就好好学习,可事后证明这样能有效果吗? 二、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
2020年09月26日
作者:姚文利 怎么让帮助厌学的孩子去学校 厌学,其实确切的说是学习状态不良,因为一些缘由导致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或者厌烦的情绪,最终很难正常上学,或者彻底去不了的一种状态。 孩子厌学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都是非常巨大的考验,考验家长的耐心,考验家长的接纳度,?其实孩子厌学后,家长有三个事要做。 第一:家长不要着急火燎的只是想把孩子送到学校。 因为即使到学校了问题还在,依然会复发,并且会越来越严重。到学校了并不等于问题解决了!这个时候需要家长耐着性子,用心的去听孩子怎么说,不要更多的去
2020年09月26日
作者:敬老师 当孩子进入4~5岁这个阶段,有了我这个意识的时候,他非常需要的是肯定,赞美认同,如果说在安全感的给予方面,妈妈比爸爸更重要,那么在肯定和认同这个部分,爸爸的重要性要大过母亲。 父亲对孩子的肯定认同赞美,不管是对儿子还是女儿,他的分量都特别重,如果父亲愿意认真的对孩子说,孩子我很喜欢你,我非常高兴你是我的孩子,这句话,孩子会记得一生,并且开心一辈子。 如果爸爸愿意去欣赏孩子,并且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来,你很棒,爸爸好爱你,孩子会认为我很好,爸爸妈妈觉得我很可爱,因此它会充满自
2020年09月25日
作者:耿永伟 九月是一个孩子出现厌学的高发期,再加上今年疫情和暑假长达数个月在家呆着的时间,导致很多孩子出现回到学校不适应,不想上学,厌学,休学等行为。 很多家长在遇到孩子这种情况的时候,自己也会特别的焦虑,首先不知道怎么去引导孩子、安抚孩子、让孩子从新回到学校当中。 有的家长强行让孩子去学校孩子会出现拿自己生命去威胁父母不去学校、也有的家长选择的不管孩子,导致孩子越来越低迷,在家里面越来越堕落。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想回到学校当中去,只是自己没有这个勇气去面对目前的压力,而且很多家长之
2020年09月25日
作者:刘艳芳 自从做了这个工作,感觉对家庭教育有了重新的认识,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同样作为一个父母,做了这份工作以后感觉对自己的孩子沟通 培养 引导确实也是需要下很多功夫,包括平时跟家里家人亲戚都会有一个与孩子沟通的建议,感觉挺好的。 而且在做这个工作接触到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孩子和父母,感觉有一些父母特别缺乏教育理念,不管咨询我们的过程过家长是否考虑报名接受我们专业老师的指导。 但是通过电话实现了能让家长不再打骂孩子,指责批评孩子,做一些伤害孩子自尊的事情,有些家长确实能听的进
2020年09月24日
作者:甄恬恬 眨眼间来机构一年的时间了,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来雅方呢? 其实初来之时我感觉自己并不能够胜任这个工作 作为一个刚生过孩子的宝妈几年的家庭生活已经让我忘记了工作的那种感觉害怕.忐忑.又有点兴奋。 害怕忐忑是觉得自己不能够做好,兴奋的是又重新回归到工作的环境,其实更难抉择的还是孩子,我相信很多刚生完孩子的女人都知道那是一种煎熬。 来到雅方后慢慢的适应调节 让我觉得越来越得心应手,那种帮助到更多家庭的自豪感,成就感,使我像一个重获新生的小树允吸着新鲜的空气,着实的迷恋这样的感觉
2020年09月23日
作者:赵武会 学会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获得生命,让你健康成长。妈妈和爸爸,给予我们享受阳光和雨露的生命。 从怀胎十月到呱呱坠地,他们满怀兴奋,期待和不安定走过了多少个白天黑夜,无声泪水侵透三百六十五个不眠的夜晚。 那是作为一个母亲幸福的眼泪,却也是忍受了多少心酸和痛苦的眼泪,在他们的呵护下一天天成长的,他们的生命也在一天天消逝,在他们额头上深深的刻下了一条岁月之痕,这都是为了孩子啊! 感恩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授予你知识,父母就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是他们让我们从一个无知的
2020年09月22日
作者:荣琴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家庭的故事,刚上初中三年级,性格非常内向平时家长说话都不怎么回应的孩子情况。 爸爸的性格也是比较抱怨的,也许是工作比较忙一直也没有怎么关注过这个儿子的成长,潜移默化的都被忽略了他的存在开始玩游戏,开始不做作业,上课打瞌睡,学校老师开始叫家长到学校,教育孩子任然我行我素。 一天爸爸说你这孩子天天玩游戏都像一个废物一样,孩子闷着跑到厨房拿出菜刀要砍人,妈妈和爸爸都惊呆了,觉得一个内向从来没有发过脾气的孩子怎么一下变成了这个样子,从此以
2020年09月21日
作者:白丽 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望子成龙。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 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完全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自己却从不读书,这些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这些就真的对吗?父母都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几个特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1.启蒙性 家庭教育的最突出特点表现在它的启蒙性。孩子所
2020年09月20日
作者:张永娜 父母的语气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许多闪光点,只要家长用心观察,是很容易发现的。家长学会欣赏孩子,孩子的内心就会受到莫大的鼓舞,前进的动力十足。取一个我身边的例子,一位妈妈的分享。 周正教授弟子班课上,沛琳请教周教授:“我寒假语文成绩81.5,数学91.8,请问教授怎么学语文才能学好啊?” 周教授说:“回去告诉你妈妈,已经不错啦!” 沛琳
2020年09月19日
作者:庞香香 8月28日,钟南山院士接受央视采访说道:“我还是非常深信这句话,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在中国,包括焦虑、抑郁、恐惧这些心理症超过25%,我们以后要非常加强以健康代替治疗为主的指导思想。” 报告指出,孩子自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45.5%);而自杀者的年龄,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 为什么在青少年自杀事件中,12岁这个年龄段是人数最多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个阶段正处于青
2020年09月19日
作者:杨兵 这是我一个客户切切实实的记录反馈,最真实的成长变化,她以日记的形式,觉察的方式,记录了她的成长,她的脱变,积极对孩子最想说的话: 每一次和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对我都是一次成长,但对孩子却是一次伤害。 我突然明白,这么多年我是如何用我自认为的爱把孩子一步步伤到现在这样的。 回想初中孩子每次抗拒 ,都是对我的不满,而我看到的仅仅是孩子的叛逆,看到自己的伤痛,我却没有感受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所有情绪和无助。 孩子一次一次大声控诉说他的生活被我搅乱了,他的人生被我毁了,我就感受到自己的
2020年09月18日
作者:王稀 在我所接触的学生中,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会习惯性地揣摩。 最常见的是揣摩老师、同学,揣摩父母。他们看起来不言不语,乖乖巧巧,但实际上,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普遍欠缺。 这类孩子在学习中,他们看起来非常努力,但是成绩表现却平平无奇。课堂上会揣摩老师喜欢哪些形式的反馈,答题时会揣摩老师喜欢何种内容的回答,写作中会揣摩阅卷老师会更偏爱哪类风格的文章。 这样的孩子,在与同学相处中,他们大多数也是“谁和我做朋友,我就和谁做朋友”,甚至到了未来的爱情中,也可能是“谁喜欢我,我就喜欢
2020年09月18日
作者:马伶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听起来没有毛病,很完美。但是,仔细一想,这就是一句“口号”,一句心灵鸡汤式的短语,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 不过却说明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人,需要有人来陪伴。可是,今天的人,缺少的就是无人陪伴,这真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 孩子有父母,却成了留守儿童;老人有孩子,却成了空巢老人,这难道不是一种尴尬吗?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很多父母也都清楚这一点,但是能够做到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这部分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照顾自己的生意,维护自己的关系等等
2020年09月17日
作者:郭冬冬 昨天一湖北中学生被母亲连打几耳光后,毅然决然的跳楼身亡。最近几年青少年轻生事件频发。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我们不由要审视我们青少年教育的源头--------家庭教育。 父母的批评。老师的管教。有时候仅仅是一句话。孩子转身离去,飞跃而下。蓄谋已久想死的动机。早已种在孩子心里。只需要一点点挫折和外因,就会激发孩子赴死的决心。我们的孩子难道不幸福吗?越来越丰裕的物质条件。几代人的关注。良好的教育条件。 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孩子被剥夺了太多的成长快乐。分数学习,补课,特长。考试。作业。
2020年09月17日
作者:胡瑞丽 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在家庭中,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更突现家庭教育的重要。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一出生下来,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 但是,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2020年09月17日
作者:田静 在加入雅方大家庭从事青少年教育之前,从来不知道那么多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更认识不到孩子的问题源于家庭教育,是家长引导方式方法的问题,甚至我也是固执家长中的一员 ,觉得是孩子自身的问题。 我也是一位妈妈 ,通过日常工作经验积累, 不断的学习,努力做一位合格的妈妈,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小事儿让我深有体会。 那段时间我家女儿(两岁多)非常喜欢看抖音,在老家爷爷奶奶拿她是没办法的 ,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因为看抖音的事情经常性哭闹 。 这一天早上醒来还没起床,她又吵着看抖音,看抖音
2020年09月16日
作者:赵武会 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 我把这句话送给各位父母,子女就要这样养,要慢,不要着急。 上天让他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就一定会给予他存在的价值体现。 教育就像养花,人生就应该是一个“慢”的艺术,教育亦如此。 我的一位学生的女儿,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带到我家来。她说:“老师,你看我的孩子不爱吃饭、瘦小,黄毛丫头,怎么办啊? 我说:“才10岁你着什么急啊?” “她学习成绩不行,吃饭也不行,比同龄人都要矮一头,怎么得了!” 我说:“你形象不错,自己的孩子会
2020年09月15日
作者:匿名 我是一位妈妈,我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当有人问谁决定了孩子的成长?谁影响了孩子?我发现父母才是孩子的导师,是孩子寄予的希望。 “父母”多么伟大神圣的字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陪伴孩子的内心世界管好自己的情绪。 给予孩子尊重,制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从自身做起,孩子从出生到咿呀学语,陪伴孩子身边的是父母。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好与坏是靠父母的引导与教导。 “身教大于言传”,对于孩子我们学会赏识对方赏识孩子,做孩子的伯乐。同时做一个好妈妈好老师好
2020年09月15日
作者:张宁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非常逆反,同时又依赖父母,可是经常有的孩子居然连上学都不去了,搞得很多父母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 当一个孩子不去上学,对于家长是巨大的打击,尤其是常年不去上学、不出门、不和人沟通的孩子更让家长心焦,但不论怎么样,这样问题的家庭,家长要牢记耐心是前提,任何急的做法都不会达到好的结果。 今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学校延期开学,居家学习的时间久了,免不了有一部分孩子会出现情绪问题,甚至不想上学的想法。 在疫情期间,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出现一个不确定性,原先我们已经正
2020年09月14日
作者:石赢先 1、抑郁症患者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在行动上常会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这时候,你不能生气,要尽量控制自己,并不断提醒自己:他(她)生病了,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不是真实的他(她)。 2、不要试图叫忧郁症患者振作,通过意志力来对付自己的抑郁,因为他们做不到,抑郁症使他们身不由己,不要过于较真。 3、千万不要说他们“吃饱了没事干,闲出病来”,凭空想出一些病来,因为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的痛苦是真实的存在的;你能做的就是理解和关心,知道他们很痛苦,尽管你不明白他们为什么痛苦。
2020年09月13日
作者:尚老师 前几天接到的一个家长电话,突然间觉得工作带来的满满的成就感。 这个家长文化水平很高,硕士研究生毕业,但是因为孩子的问题已经四处奔波将近两年没有工作了。孩子抗压能力比较弱,之前在校外培训机构中,因为培训老师要求非常严格,对学习产生了恐惧焦虑心理。 问题发展初期,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变化,没有及时引导,鼓励孩子。反而因为孩子对于学习的拖拉应付,严格的训斥管理,孩子进一步的产生了抽动症。 当家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孩子已经没有办法进入学校学习生活中去,不得不给孩子办理了休学
2020年09月13日
作者:袁媛 男生,14岁,初二,由于沉迷游戏、学习障碍、人际关系适应障碍,出现厌学,讨厌学校,初一上了没几天就不再去学校的状况,家长软硬兼施说教等引导无效,来雅方进行求助; 经过专家分析,孩子功课基础还可以,具有学习的基础能力,之前因为在私立学校,学习强度和节奏较快,孩子处于青春期初期,面临个人自我认知的“自我同一性”紊乱期; 对学业、人生迷茫,有各种疑问,处于探索阶段,并且青春期,要寻求被尊重感和自我力量感. 但是对于小升初学习方式方法各种不适应,家长又没有适时给予科学的引导和帮助
2020年09月12日
作者:赵武会 生病的孩子,八成都因为伤了心 孩子是内在纯净的天使 孩子天然忠实于父母 家长的情绪对于孩子的影响 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一个生病、不听话的孩子 背后都隐藏着一份深深的痛苦 情绪与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自己的情绪、与伴侣的关系状态,到底会影响孩子多深。 最近几年,我碰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严重的身心问题。这些孩子的身心疾病,几乎与家里不好的氛围相关。 比如:父母关系不和;父母有肢体暴力、语言暴力、冷暴力等;父母情绪状态糟糕;父母容易
2020年09月11日
作者:雅方心理咨询专家张老师 上周的最后一天,还有5分钟就要下班的时候,有个家长加上了我的微信,给我发过来10多张和孩子的聊天截图。 聊天的大概内容大概是: 妈妈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让你工作是为你好,让你找对象也是为你好。你怎么那么不听话。 而孩子的意思是:我要创业你不支持,我要上班你又觉得不好,我谈恋爱你连请女孩子吃饭看电影的钱都不给我。我在家里打游戏,你又觉得我在浪费时间,我到底要怎么样,你才能满意? 这位家长很着急,我聊天记录还没有看完的时候,就一个电话打过来带着哭腔
2020年09月11日
作者:赵磊 我们辅导工作中遇到最多的案例是青春期孩子成长中的困扰。面对这个过渡期的孩子,叛逆,厌学,早恋。难以沟通等等问题,家长常常头疼不已。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说严重点,胆战心惊都不为过,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不畅,就容易搞得家里鸡飞狗跳。因为青春期的孩子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导致心理活动的变化。主要有一下几点表现: 1、爱发脾气 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很多事情想自己做主,但又常常遇到不同的意见,听不进劝告,就容易急躁,发脾气。 心理年龄变大了,想要靠自己的本事解决以前不能解决的难
2020年09月10日
作者:张成 几个月前接到一位孩子妈妈咨询,解决孩子学习不主动以及亲子关系,还有孩子有抑郁症倾向。 我先像往常一样了解孩子的情况,本以为孩子是压力过大,导致的有抑郁情绪。可了解过后让我感觉这位家长的做法非常的不正确,让我十分心疼孩子。 孩子才六年级,可是从小到大家长一直都是打骂孩子,从不理解也不关注孩子内心,不管孩子做的是对是错,不了解情况就是打骂指责,导致孩子不与外界不与家长沟通接触,学习也没有积极性,做什么都畏畏缩缩,没有自信。 六年级的孩子从三四年级就开始不跟外界沟通,在学校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