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媛
男生,14岁,初二,由于沉迷游戏、学习障碍、人际关系适应障碍,出现厌学,讨厌学校,初一上了没几天就不再去学校的状况,家长软硬兼施说教等引导无效,来雅方进行求助;
经过专家分析,孩子功课基础还可以,具有学习的基础能力,之前因为在私立学校,学习强度和节奏较快,孩子处于青春期初期,面临个人自我认知的“自我同一性”紊乱期;
对学业、人生迷茫,有各种疑问,处于探索阶段,并且青春期,要寻求被尊重感和自我力量感.
但是对于小升初学习方式方法各种不适应,家长又没有适时给予科学的引导和帮助,采用的是打骂和硬性管制的方式,所以对于家长的还像以前的说教式的管教极度烦感和抵触,表现为语言、行为上的叛逆和对抗;
专家经过多渠道多方面搜集背景资料,从孩子个人的兴趣爱好入手,运用“亲情疗法”引导父亲“投其所好”,带领孩子钓鱼和旅游,加强父子粘合度,和孩子建立沟通关系,让孩子愿意跟父亲开口为始;
然后采用“替代疗法”,逐渐了解了孩子个性方面的优势劣势,帮孩子找到他个性中不服输的优势;
引导父亲从游戏中迁移到学习中去,帮助孩子发现他自己的功课现实中的价值,并且帮孩子看到和发现他的优势学科:数学和物理,帮孩子在现实中找到了自信心的证据,自己对于功课和学习是有胜任力的。
同时通过父亲引导孩子立志,找到自我的发展方向---要做一名设计师。初二开学时,孩子信心十足回归了校园,目前情况积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