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0日
作者:胡瑞丽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不要依赖以往提供的经验;它也是一门艺术,要更多种选择,更灵活对待孩子。 一、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 绝大多数家长经常满腹牢骚“我整颗心都掏出来为孩子,但是孩子怎么就不长进呢?”“我付出这么多 ,为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呢?”等等。爱孩子,是所有父母都会做的。 今天的孩子,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孩子压力大,而用头撞墙。 我们做家长的,
2020年08月19日
作者:张鹏 绝对不要骂孩子。所有骂人的话,都是不真实的话,都是毫无意义的废话。孩子不需要听废话。 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几点,我支持你打孩子: 1、惩罚规则事先要讲好,不能根据没有事先约定的规则惩罚孩子; 2、惩罚规则不是单为孩子制定,是你跟孩子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换言之,若你触犯规则,同样要接受孩子的惩罚; 3、若自己有错误,则必须要坦荡承认错误;一个能够坦荡面对自己错误的家长,才有可能教导出坦荡面对自己错误的孩子。 坦荡面对自己的错误,比掩饰自己的错误,会更好的赢得孩子的尊重,会更
2020年08月18日
作者:高老师 共情的概念: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简单说就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从小到大他的表达总是被忽略,在家没有表达的余地,只要你一出口,就立马被父母的大道理捂住,身
2020年08月17日
作者:陈佳 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都不同,就像我们每个人讲着不同的母语。就好像一个在讲英语,一个在讲中文,无论你们多么地努力去表达,对方也很难感受到你所表达的爱。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几种爱的语言,大家可以合理的运用在生活中,可以有效的促进跟孩子和家人的关系 1、肯定的言语 肯定的言辞,可以满足人类心底最深处的需要,那就是感觉到被人欣赏。 有些人可能会因为一句批评的话伤心好几天,甚至自我怀疑;也会因为一句肯定的话语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更加充满信心。 对他们来说,收到一次肯定的赞美,会比收到
2020年08月16日
作者:常红果 我是一个12岁姑娘的妈妈,没有从事青少年心理分析师这行的工作之前,对待孩子我是一个暴躁的妈妈. 孩子在生活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在学习上或是在做家务上孩子做的不好的情况,就开始严厉的批评孩子,偶尔也会动手打孩子,孩子很怕我. 在从事相关的工作后,跟一些家长的交流中发现了很多孩子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做为妈妈我开始有些害怕了,害怕我的孩子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做为家长我开始反思自已的行为,做为妈妈从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开始改变我对孩子的态度,会跟孩子表达妈妈对她
2020年08月16日
作者:代青枝 一个孩子学习好,首先是记忆力好,因为学习中百分之七八十的内容靠的是记忆,记住的东西无非来自 课上课下,记得住的孩子课堂听课效率肯定高,课堂效率高取决于专注力; 课下无论预习复习巩固都离不开理解记忆,投入地学习半小时抵得上三心二意俩小时,所以归根结底还 是专注力,甚至可以说专注力等于记忆力。 孩子学习效率越高越自信,越低越不自信,而越自信学习主动性和专注力都会更高,反之,越来越没自 信甚至厌学。 我们都看过电视节目最强大脑,为什么在上万人的舞台上那些学员能够在一两分钟时间
2020年08月15日
作者:赵武会 这是一个家长面对孩子的处境而无能为力的悲伤和痛苦的案例。 女孩,19岁,高三,不上网课不上学,沉迷游戏,自己要求放弃学习和高考。把老师同学都删了,每次送去学校就哭,回来脸色苍白,说学校像河,去了像溺水,游不出苦苦争扎,要死。 姐姐带去看心理医生,有焦虑症,回来不吃药。现在把自己关房间天天打游戏,不见人,父母都不愿见,说人人都给她看脸色。 看到孩子变成这样,妈妈曾带孩子去检查,发现孩子有轻微焦虑,妈妈也明白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偏差,造成了孩子现在这么叛逆。 可是高考在
2020年08月15日
作者:韩荣乐 7.24号接到一位江苏妈妈的求助咨询,要解决儿子厌学,叛逆脾气暴躁的问题。当时如往常一样,先了解了孩子情况以后,再给家长打电话。 虽然每天接到各种问题的咨询,但是从跟妈妈简单的文字沟通了解,这个孩子的情况已经让我很不舒服,再电话过程中孩子妈妈说到更多令我震惊的细节。 天哪,孩子怎么能目中无人到这个地步,我不能理解 这个孩子,上初一,暴躁自私,从进入初中开始妈妈一不如他的意就砸辱骂诅咒妈妈。 初一下学期网课期间,不上网课,逼迫威胁妈妈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并且感觉理所当然大言
2020年08月14日
作者:郑海芳 1、抑郁症患者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在行动上常会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这时候,你不能生气,要尽量控制自己,并不断提醒自己:他(她)生病了,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不是真实的他(她)? 2、不要试图叫忧郁症患者振作,通过意志力来对付自己的抑郁,因为他们做不到,抑郁症使他们身不由己,不要过于较真? 3?千万不要说他们“吃饱了没事干,闲出病来”,凭空想出一些病来,因为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的痛苦是真实的存在的;你能做的就是理解和关心,知道他们很痛苦,尽管你不明白他们为什么痛苦?
2020年08月13日
作者:马龙飞 1、第一种思维模式是青少年比看起来更需要父母。 很多父母可能会说孩子叛逆、排斥父母,而真正的事实是孩子在用这样的方式不断的试探,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要离开家,没法再获得父母的帮助; 所以在这种恐慌之下,他们会做很多试探的动作。创造和青春期孩子交流契机的四个步骤:安排与孩子的专属时间、父母绝不要单方面取消约定、让约会变得有趣、预料到约会可能会不顺利。 2、第二种思维模式是游戏规则已经变了,父母也要变。 孩子十岁以前,父母的身份是空中交通管制员,几乎掌控孩子生
2020年08月12日
作者:胡瑞丽 从事家庭教育也是偶然的机会,面临孩子的叛逆期,孩子的反抗,我很无助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做,求助无门。 偶然接触到家庭教育,抱着自己学习,让孩子的问题能解决的心态,辞去稳定的工作,加入家庭教育的大行列。 首先,这个职业真的是可以帮到很多的家庭,目前中学,高中的孩子的父母多数是70、80后,对于学习学历更重视,教育也是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严控(动辄打骂)、一个是按照书本“科学”养育。 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不能更好的转换身份变化,对于“度”的把控不够,孩子的叛逆心理越来越严
2020年08月11日
作者:边云梦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想必这句话的意思,作为过来人都能理解。但是处在迷茫期的孩子是理解不了的。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10月份中旬左右,接待了一位家长,他们家孩子由于学习需要家长给买了手机,孩子刚开始做的还可以只是查资料,慢慢的家长发现孩子有玩游戏的行为; 刚开始没在意,结果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孩子绑定到他手机上面了,钱少了很多,这个时候才觉得孩子沉迷的比较严重了,孩子妈妈采用了很多的方式方法,说教,打骂,利诱等。 结果没有一个有用的,反而让孩子更加逆反了,每天给家长顶
2020年08月10日
作者:雅方教育赵秀婕 母蟹对小蟹说:“孩子,你怎么老是横着爬,为什么不能直着走 呢?”小蟹委屈地答道:“妈妈,我是照着您的样子走的呀。” 这是说,母亲必须正直地生活,正直地做人、行事,才能正确引导孩子。 “不管我死在什么地方,请不要把我同贵族、名流、富豪们葬在 一起,请把我埋在普通的犹太工人、老百姓中间,让我的墓碑能够点 缀周围普通的石碑,也让他们装饰我的墓碑。” 这遗嘱出自俄国籍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莱汗姆的手笔。与这份遗嘱一起留
2020年08月09日
作者:胡瑞丽 我们每个家庭都毫无选择地面对着教育子女这个课题,这是困难而艰辛的,但也富有乐趣和慰藉,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教育孩子过程中那些小技巧。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孩子经过小学六年的系统学习,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也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 他们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大的调整和变化,但只要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那就能够跟得上今后学习。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对知识有渴求,对孩子的求知欲望不能轻易抹杀。
2020年08月09日
作者:孟老师 “孟老师,今天有一个严重的案子”,听分析师这么说,我的兴趣又来了; 这是一个严重校园恐怖症的小患者,经常走到校门口就发抖,肚子疼,想呕吐,妈妈试过很多方法都没有给孩子送到学校,几近崩溃边缘。 在了解了孩子的详细情况和家长的诉求后,决定接下这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当初送孩子去学校,孩子也是欢天喜地没有任何问题。孩子也能和小伙伴融入到一起。 但有一次老师批评过孩子以后,孩子就出现了上述的症状,回家以后,孩子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反而被爸爸吵了一顿,从此以后对学校有了阴影; 每
2020年08月08日
作者:马玲 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有时你可能会说,你的担心都是“为他好”。身为父母,你或许很难承认:如果 孩子变成你最不能接受的样子,你会觉得自己很失败。 放弃控制权:你担心孩子成绩的好坏,担心青春期的叛逆,害怕他将来面临的危险和失败,总把眼睛盯 着孩子的问题,总是想帮助,想控制孩子的“未来”。 如果你内心不接受孩子的行为或做法,你的不接受(就是“焦虑”)会很快被孩子捕捉到,孩子就会马 上吸纳这份焦虑,你的焦虑就转嫁为了孩子的焦虑。 焦虑就是大脑功能障碍,通俗的讲,焦虑是非常强烈的情绪状态,
2020年08月08日
作者:赵武会 学生难教,孩子难管,老师无奈,家长无助现如今的家庭教育之难,难在什么地方? 难在我们如今的教育有太多的悖论和问题需要面对。 尊敬的家长,我想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了解现在的孩子吗?你知道如今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心理?什么样的心态吗? 20多年来,我接触了很多个家庭案例,帮助了很多的家庭和孩子。 如今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几十年来受到的教育,需要从这一刻开始渐渐颠覆——我们再也不能像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那样教育和看待我们的孩子了。 假如我
2020年08月08日
作者:石赢先 周三,上午和下午两场培训,帮助分析师梳理咨询流程和教育理念的要点。 下午由于太投入,没有把控好时间,超时了半个小时,很感谢大家没有埋怨我,全会场整个过程,大家都聚精会神的参与其中,有人做笔记,有人录音拍照。会后还有人找我再沟通。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在领导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也不断有新的同事加入其中。我们讲,我们不仅仅是在做一份职业,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做一番事业。 这是推动中国家庭教育的事业,是推动家长教育改革的事业,也是为雅方助力“中国梦”贡献的一分力量! 市场
2020年08月07日
作者:张老师 亲爱的儿子你好! 爸爸妈妈最近也想开了不少,我们也认识到,以前对你的教育方式,也存在不对的地方,不应该太关注你的学习成绩,这无形中给了你很大的压力。 我们知道,你在学校很辛苦,即要面对老师和学校的压力,又要面对自己青春期的情绪问题,还有各种人际关系问题 由于我们对你不够理解,缺少耐心,以至于我们的沟通也不怎么顺畅,最终导致对你缺少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们也会犯错误,但是,我们愿意学习,也愿意改变。 真的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够重新开始。为了我们
2020年08月07日
作者:高博 常常听到有些父母这样教育孩子:“孩子,家里的好吃的都是你的!”、“爸爸妈妈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你啊”、“你只要把学习搞好,其他的事儿都不重要”等等 他们总以为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殊不知这样做下去,孩子会越来越随心所欲,越来越缺乏界限感,更不会体谅父母的艰辛。 有个29岁要步入婚姻的农村男青年人小焦,在婚前因为一件事情和父母大吵大闹,原因是给孩子结婚买的空调家电的品牌让孩子不满意. 但这对老人确实已经倾尽自己毕生的积蓄了,还借了很多外债给孩子办体面的婚礼,但小焦谈及的时候还
2020年08月06日
作者:王亚楠 前几天接到一位老乡的咨询,孩子才13岁,休学在家两年,经常跑出去。 一开始我以为孩子是简单的厌学。深入沟通之后了解到孩子从刚开始上小学,就频繁换学校,到最后没有学校收孩子,家长无奈之下把孩子送到了登封武校; 在武校待了半年又回来之后就一直没有再回归校园。经常接触不良少年甚至已经有了违法行为。抢手机、跟几个朋友混社会、卖家里的手机、偷钱...... 看到这些情况我非常震惊,难以想象这么小的孩子,居然会变成这个样子。 跟家长进一步沟通之后,了解到原来孩子从小都没有父母陪伴
2020年08月06日
作者:田静 前两天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咨询,孩子职中毕业,家长想让孩子继续念个大专,孩子自己却根本不想学习,也不想工作,甚至只跟社会上一些人混日子。 家长却很着急,就想着让孩子乖乖听话按照家长的安排走,于是到处咨询方法.... 从这个孩子的问题家庭教育里,我们能够看到的问题是,孩子的一切都是家长包办的,学习不感兴趣就上个职业学校,不知道干什么,就先上个大专; 总以为家长啥都安排好了,没问题了,等孩子长大明白了,什么就都好了。但是在这样的教育包办成长下的孩子,永远自己不会去独立思考,也永
2020年08月05日
作者:贾晓楠 最近接到一个家长咨询,孩子14岁上初二,现在脾气特别暴躁,玩手机游戏非常严重,不让玩手机还骂人。 从今年疫情开始出现这种情况,复学后成绩一落千丈,妈妈一直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怎么解决,老师给我一个方法,让我孩子转变过来。” 老师跟家长详细沟通了孩子的情况,了解到孩子一直以来都试比较聪明伶俐的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就会遭到家长的严厉管教; 父母让孩子把所有心思放在学习上,把其他的事情都包办了,孩子上网课休息的时候玩会儿手机,家长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
2020年08月04日
作者:钱小Q 在大家看这篇文章之前,首先要告知各种家长,看完文章以后,可以思考自己在教育孩子当中的类型,是好还是不好,是否需要调整。但是千万不要对号入座,整天去想这个事情,影响自己的生活。 1.自恋型 自恋的父母从未意识到子女是与他们相互独立的个人。相反,他们认为孩子只是自己的延伸。 孩子的需求实际上是由父母自己的需求定义的,如果孩子想要表达自己的愿望,他们会教训孩子这是自私,不善解人意。 作为自恋型父母的子女,无论是被讨厌的,还是被偏爱的,他们长大后都会长久地在父母的评价里挣
2020年08月03日
作者:石静 我们说孩子是一面镜子,映照着自己的父母。 而一个孩子出不出色,又与母亲的性格,关系最为紧密。我们发现强势型、溺爱型和冷漠型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首先,说一说 “控制型”妈妈 很多时候我们的亲子关系变成了:我的生活是你的,你的生活也是我的,妈妈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 “控制妈妈”总是说:“你还小,你不懂”; “妈比你走过的路多,听妈的没错”;“你一定要/不要……” 她们过多地预判和干涉了孩子的未来,从交什么样的朋友到读什么样的兴趣班,从穿什么样的衣服到报
2020年08月02日
作者:雅方教育陶老师 为人父母的,总会不自觉想给孩子最好的,也想帮助孩子做一个有出息的人,想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因此,父母们对孩子的事情,关于学习,关于言行,关于一切,事无巨细,都会格外的上心。 可是我们都忘了,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父母做“爸爸妈妈”的年龄,也是从孩子出生算起。 我们常常会在网上看到这种抱怨,为什么各行各业都有考试,唯独做父母不需要考试! 是啊,正是因为父母没有经过考试,直接上岗,所以他们对孩子的爱才是最最发自内心,最最真实的爱。 他们想要给孩子最好的,
2020年08月02日
作者:程红伟 7月20日那天,我和之前一样,加上家长了解问题,分析问题,那天接待了一个13岁、初一男孩的妈妈,问题没有了解完,打电话过来直接问怎么办,该怎么解决。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肯定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解决的。如果了解不够详细,盲目的分析、建议,也会耽误孩子。所以还是要求家长必须如实回答我的问题。 经详细了解,这个妈妈很强势,今年以前都是强制性让孩子做任何事; 比如:考试考不好、孩子要挨揍,要求几点写完作业、就必须几点完成,妈妈也全
2020年08月01日
作者:高博 分享我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在我们老家有这样一个家庭,父亲老李是名退伍军人,对自己的儿子小刚从小就是按照所谓的"军人标准"去培养,从不允许孩子哭和倾诉。 只要小刚一表现出自己的软弱,老李就拳打脚踢,并厉声喝道:不许哭,哭了你就不是男子汉是孬种,这个孩子从小就被爸爸所谓的“男子汉教育”给圈着。 老李从小对的小刚的教育就是遇到事儿就得坚强地挺着、不许哭、永远就要挺拔身板做男子汉,小刚中学毕业后也被父亲送到了部队当兵,希望孩子也能接受部队训练,做个刚强男儿。
2020年08月01日
作者:胡蕊 7.13号的时候接到了一位来自湖南的家长的求助,开始的时候我问了一下孩子多大了,孩子妈妈回了一句36,说句实话,我当时下意识的以为这是孩子妈妈的年龄 在之后和孩子妈妈的文字沟通中,通过妈妈的描述,我十分震惊,不敢相信,同是一位母亲,也特别能够理解她的着急,所以我就立即和她进行语音通话,详细了解情况 孩子是36岁了,大学毕业已经12年了。在这12年期间,孩子总共加起来的工作时间没有超过8个月。 目前的状态是不工作,不找对象,不洗澡,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打游戏,心情好了还能喊声“
2020年07月31日
作者:杨满 刚加上这位家长的时候,通过的备注信息是:“老师,我家孩子沉迷游戏,求助!急”。 通过后老师这边先了解了一下孩子的大致情况,孩子的问题不仅仅是沉迷游戏,还有成绩不好,厌学,甚至连初三的升学考试都没有参加。 孩子现在在家日夜颠倒的玩游戏,晚上不睡觉,白天不起床,拒绝和妈妈沟通,房门每天紧锁,妈妈现在很束手无策,很迷茫。 情况大致了解后,和妈妈进行了电话沟通,在电话里又得知了一些更令老师震惊的消息; 在初一的时候孩子学习成绩其实还算是可以的,但是因为成绩下降,没有考好,爸爸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