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
作者:田静 “你怎么这么笨,讲了几遍都不会” “这道题,课堂上不是刚刚才讲过吗?” “喝喝喝,就知道喝,喝死你算了” “妈妈给你说了很多遍,为什么一直都不改?” ...... 在生活中,这样的话是不是经常出现,无论是老师面对学生,还是妈妈面对孩子,亦或者老婆面对老公。这样的对话,哪个听者不难受?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而事实上我们就生存在这样一个痛苦的暴力世界中。 在和很多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你能够感受到很多孩子出现问题,就正是因为这些语言暴力的存在
2020年12月10日
作者:邢娜 还记得初为父母的喜悦吗? 孩子不会说话,咿咿呀呀,妈妈慈爱的看着孩子,一句一句的教着:妈妈,妈妈,叫妈妈。一遍又一遍,耐心的等待着孩子慢慢来。 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孩子系鞋带,觉得太慢;我们看到孩子吃饭,弄撒了,就急着代劳;看到孩子手工做的歪歪扭扭,就急的帮孩子修正。 事事包办的妈妈以为是爱孩子,谁知不是爱,是溺爱。 什么才是爱的正确的打开方式,不比较,让孩子拥有自信,不催促,让孩子变得自律,不偏袒,让孩子更有教养。 如何和孩子一起创造双赢,让孩子如他所是,而不是
2020年12月10日
作者:王璐 “这都半个小时了,你才做了两道题?你在干啥?” “都说了几遍了,让你把电视关了,去学习,你是听不见吗? 当家里有位上学的熊孩子,对这样的场景很熟悉吧!家长一直在对孩子催促,说了十遍二十遍的事情,犹如空气般,孩子一直在拖拉,丝毫未动。 孩子妈妈,这时的你,是否是非常气愤的呢?那咱们换个角度来考虑这件事情,如果我们在单位,你的领导每天都这样子催你,盯着你,请问家长,你是什么感受的呢? 其实孩子拖拉磨蹭,是孩子对时间没有概念;家长每次给孩子讲:还有5分钟、吃完饭休息10分
2020年12月09日
作者:胡瑞丽 良好的家庭教育造就杰出的人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四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民族生生不息的后备力量。 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们更应当树立全局观念,让小朋友能够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良好的家庭教育呵护孩子的心灵世界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世界观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完善。孩子会从父母为
2020年12月08日
作者:王玉梅 家庭教育中,父亲与母亲的教育应该互相配合,相互弥补。从生理结构出发,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温柔互相结合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最成功的,更适应社会生存。 父亲教会孩子阳光、自律、坚强、责任。 母亲教会孩子温和、善良、修养等宝贵品质。 父亲参与的越多,越能弥补女性教育的遗憾。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母亲是同等重要的,父亲千万别忽略自己的作用。 如果成长是一场暴风雨,那爸爸就是庇护孩子的大树; 如果人生是一场充满危险的旅途,那爸爸就是孩子的庇护所; 如果人生是航行在看不到岸的
2020年12月08日
作者:李瑞华 经常有家长在公众号留言一些问题咨询,大多都是关于孩子青春期现象的: 孩子好像恋爱了,放学也不按时回家,成绩一落千丈。 孩子迷上网游,常常抱着手机玩好几个小时,作业不做,考试不会,经常叫都叫不动。 女儿迷上了韩国团体,一心想学唱歌,想出道,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 孩子越说越不听,越管越跟你对着干……常常一句话就闹得整个家里鸡飞狗跳、人仰马翻! 家长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却并不领情。 受伤的除了孩子,还有父母! 一次次的对抗,曾经最亲密的关系渐渐产生了间隙……
2020年12月07日
作者:田静 孩子的情况是这样:文文,高一,女孩,15岁 不合群,在学校交不到朋友,很孤独,不善于沟通,什么事都闷在心里,当前孩子非常孤独,孩子小时候很开朗和阳光,也爱说爱笑,现在基本不爱笑,甚至都不怎么说话。目前在学校和同学处得非常不好,被孤立,没有朋友。 报名后妈妈通过专家指导一段时间后的感悟如下: “昨天上老师的课,就是听到老师说12岁以前陪伴,12岁以后少了,我们就很着急,担心自己错过时期了。谢谢老师,明白了,现在女儿在要以理解为主小儿子多陪伴。 这两周经过老师的指导,让我
2020年12月06日
作者:李飞飞 前几天听了樊登读书的文章,正向引导,感觉非常好,对于孩子教育,要温柔而坚定,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但是孩子也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教育不单单是给予孩子指引方向,也是要尊重孩子的基础上 ,对他进行引导 孩子成长需要个过程,同样家庭教育也是需要过程的,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即使犯了错,家长也会给予孩子鼓励,不会过多的去批评,帮助他指引他。 但是为何孩子成长后问题就出现了呢,一方面是家长,教育方式没有改变,还是把他当成小孩,放在自己手心里,担心外面的危险伤害到他,孩子感受到了束缚,他
2020年12月06日
作者:石老师 随着雅方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雅方的业务发展越来越好,很多资深教育专家加入雅方教育。 看到每天慕名来机构的家长,大家都忙的不可开交。 北京的、上海的、新疆的、江苏的-----不断有人来访,有的参观办公环境,有的跟分析师交谈,有的正在对接专家。 或许有人认为,也许你们的工作很轻松吧,你只有真正体验到了才知道辛苦。 也许你还在早上的梦中,我们就会 被求助电话喊醒,也许你早已睡下,我们还在开导焦虑的家长。有时正在陪伴家人,有时正在做饭,都不得不停下来接听电话。 家长们真
2020年12月05日
作者:宁利娟 青春期的孩子们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从心理上很想摆脱父母的保护和束缚,开始有了自己想要独立的要求和愿望。 但是其实这个时候,孩子们并没有真正的独立,这样就会和现实发生冲突,在愿望得不到满足和实现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矛盾的心理,情绪容易波动,心情容易烦躁,脾气也就变得暴躁起来。 其实不只是孩子们,作为成年人甚至包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想要摆脱这种坏心情其实也很简单,当孩子们心情不好或者是情绪低落时
2020年12月05日
作者:赵武会 在大多数家长的观念中,成绩好就代表了他是个好孩子。其实这是不公平的。 孩子的成长中不仅仅只有分数,还有绘画、还有乐器,甚至还有说话能力和领导能力。 每个人的天赋和优势、智能不同,成长节律和秩序也有差异,相比做一件事最终完成的结果和成绩,做事的过程和态度更重要。 分数虽然很重要,但也请看到孩子的其他闪光点。每个人的天赋不同,真的没必要执意要求孩子必须考第一名! 如果你爱自己的孩子,就请挖掘他的更多可能性,分数是有限的,而可能性却是“无限大”的! 只有被认可的孩子,
2020年12月04日
作者:戢洋 和孩子成为朋友,播放她们喜欢的音乐,看她们喜欢的电视,聊她们喜欢的话题。尊重她们,听她们的心声,打开孩子们的心扉。让她在校内发生的事情,愿意与我们分享,思想上没有隔阂。 在学习之余,要注意让孩子适当放松,周末晚上抽出一小时,与孩子一起散步、慢跑,并利用这一段时间,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并经常与孩子谈谈心,随时观察其身心的变化,因为孩子已经十五六岁,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期。 这一阶段的孩子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对父母言听计从,对我们家长说的话,会嫌唠叨、感到厌烦,会和我们家长的交
2020年12月03日
作者:王稀 来机构报名的家长朋友很多都带有一个困扰,就是孩子出现了上学困难的情况。 上学困难是跟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直接相关的,今天我们谈一谈孩子的适应能力这件事。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他的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也就是指个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性。适应能力差的孩子,还有什么表现? 适应能力差的表现: 1.害怕到陌生的环境 2.害怕接触陌生的人 3.害怕做出选择 4.害怕竞争,担心失败 适应能力差的孩子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
2020年12月03日
作者:牛老师 父母的不完美显而易见。天下的确充满了“不是”的父母,在这点上,我们真的要学会“承担责任”才能过得了关。这个责任就是:想象父母是自己挑选的。 这个想象,无论真假,它会带给你力量。为什么我要选这样的父母?他们带给我的人生挑战和课题是什么?这样想,不但赋予你力量,更让你能够接纳父母的不完美。 我们要做的课程,最困难的就是把头脑知道的,变成心里完全接受的、去身体力行的实践。我心里知道,我要做到“承担责任”不要父母为过去他们怎样对待我、给了我什么样的教育
2020年12月02日
作者:耿永伟 父亲失之过严,母亲失之过宽。虽然有时想成,但是流弊未免太大。方法过失严则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之女之敬意。 教育孩子这件事父母的意见不同,在当今社会生活是非常常见的。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一脸严肃的教育孩子的时候,你的另一半或者家中老人,不仅不帮着你教育孩子,反而会在旁边打断你,替孩子说话。 其实这种情况会让孩子变成两面派。当孩子面对一个温柔溺爱的爸爸,和一个总管着自己的妈妈,孩子自然会倾向于偏袒自己的那一方,妈妈一凶就去找爸爸,甚至觉得妈妈很凶
2020年12月01日
作者:杨苗苗 这两年抑郁情绪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从大人到小孩,愈发低龄化,情绪低沉、不开心,比较忧郁、悲伤、有孤独感等等充斥着人的心理,但是好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孩子抑郁情绪的严重性。 孩子给父母说自己有抑郁的时候,父母会说孩子没事瞎想事情,为了逃避上学编造的谎言,打的轻等等,并没有意识到孩子心理已经出现问题了,还是按常年的方式教育孩子,以家长的身份强行给孩子灌输大道理,软硬兼施地“对付”孩子。 孰不知孩子的情绪是一点一滴在积压,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多到孩子真的承受不住的时候,孩
2020年12月01日
作者:张玲 最近接到的案例中有不少的中高考孩子的家长,他们说来孩子平时成绩不错,可一到重要的考试就掉链子,不是头疼就是肚子疼,有的甚至手抖冒虚汗,导致考试时看错题目写错答案,明明会做的题目,就是拿不到分。 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觉得是孩子不用心,就会建议让孩子加班加点抱补习班,孩子尽管内心抗拒,自己对成绩也不满意,面对家长老师的题海战术,精疲力尽,心生抱怨。 父母觉得孩子有畏难情绪,开始唠叨。于是亲子关系出现僵持,甚至让孩子产生厌学、惧学、甚至休学行为。殊不知,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