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1日
作者:李富强 在教育这件事上,我们经常对孩子说“你不要……”句式,却很少说“你要……”“如何做才能……”。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自身接收到最多的,也是来自父母、老师和身边一些人的“你不要……”。 曾经,家长、老师们对孩子严厉控制、动辄惩罚。后来,很多人又矫枉过正,走向娇纵、溺爱。 诚然,过度严厉或娇纵都不可取,但除了在两者之间来回摇摆,人们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其实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教养方式,父母的发心都是希望孩子幸福,但这能否实现取决于孩子是否被培养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 很多人认
2020年08月21日
作者:贺梦思 之前看到过一句话“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原生态家庭带来的伤痛” 前几天接了一个很令人气愤的家长,孩子妈妈的诉求是孩子沉迷手机,太叛逆,孩子骂妈妈。我问妈妈孩子沉迷手机到了什么程度?“死都可以”后来经过详细的了解,妈妈的脾气很急很暴躁,但是孩子以前也是个很乖巧听话的女孩子,成绩属于特别的拔尖,优异。 就是疫情孩子在家时间比较长,出现了沉迷手机的情况,妈妈说“我为了孩子什么都没有做,她都要把我逼疯了,我现在就像神经病,处处和我对抗”这不是典型的,“我都是为你好”型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