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方教育内部博客

内部人员分享和记录雅方的点点滴滴

做个智慧的家长,明白着三点很重要!

  作者:钱小Q

  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是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孩子会表现为各种行为问题 。

  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如果得到满足,会促进孩子从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并感受到高的幸福感,具体如下:

  一、归属感:孩子感受到爱、尊重和接纳。

  二、自主感:孩子感到行为可以由自己决定。

  三、胜任感:孩子觉得他能做到。

  换句话来说,如果满足孩子相应的心理需要,孩子的行为问题也就改善了。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在客厅玩球,家长看到以后说,”小明,立刻给我停下,我都告诉过你多少次了不要在客厅玩球 会打碎杯子的。”

  这个时候你肯定会发现,孩子刚刚玩球还挺开心,结果你训他一下就不开心了。

  「我早就跟你说过/告诉过你……」 这种句型真的很常见,但即便是成年人,也很讨厌听见别人这么说。

  这种管教方法在中国教育里可谓司空见惯,甚至孩子到初中高中甚至是成人以后,很多家长还是用这种方法。

  更有教育智慧的做法,应该这样说:

  “小明你很想玩球是吗?”(首先是跟着孩子的关注点,跟着他这时候的想法,你是不是很想玩球啊?深度理解和接纳孩子此时的意图和想法。)

  “但是不可以在客厅玩球的。”(同时也设定了限制。孩子的感受、情绪、想法都是可以接纳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孩子的行为。)

  蹲下身来(用非言语的动作,体现了尊重和平等),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过会儿妈妈带你去小公园玩球好不好 哪里场地更大 更好让你玩球。”

  这句话很重要。说明家长认为你玩球,本身没有不对,只是在客厅是不适合的。但是如果在外面 花园里,妈妈很乐意看着你玩球。

  在这个例子当中我们看到,充分接纳孩子和让孩子遵守纪律并不矛盾。相反,对孩子的接纳和欣赏,反而促进了孩子遵守纪律,且是更具内在动机的。

  「促进孩子从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并感受到高的幸福感。这时孩子遵守纪律是更加内化的,会促进他逐步转为自律。」

  很多孩子家长关系不好都是一点一滴的小事慢慢积累的,专家也会教会家长从一点一滴的事情之后改善这种关系,增加亲自亲密度,从而彻底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发表评论:

日历
«   2025年5月   »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搜索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
作者列表
站点信息
  • 文章总数:3020
  • 页面总数:4
  • 分类总数:3
  • 标签总数:2
  • 评论总数:677
  • 浏览总数:5143134

Powered By Z-BlogPHP 1.5.2 Zero

豫ICP备180045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