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静
随着做青少年教育这行的时间越来越长,也越发觉得,原生家庭的教育,对孩子有多么大的影响。中国式父母教育,在讨论孩子的时候,都习惯抢着说,自己孩子的不好。
因为觉得这样做,显得比较谦虚。比如有人夸孩子学习好,父母肯定要说,孩子有哪些不好,绞尽脑汁也要想几点才行啊。否则怕人说,得意,膨胀。如果还顺带着揭点短,似乎更好。
你看,我们其实是一样的,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其他家长的距离,增加了谈资。而有的时候,不是为了谦虚,只是为了敲打敲打孩子,就觉得揭短这招管用。因为这样,才能让孩子记住教训,下次就会注意。但是这样的方式,又有多少家长,意识到孩子内心是抵触的呢?
一不小心,母慈子孝的欢乐小船,说翻就翻了。亲戚家有一个高中的孩子,每次我去做客,孩子妈妈就会跟我说她。我说,孩子其实已经狠不错了,我看她挺自觉的,每次都认真做功课。
她会说:“你别说他了,不自觉啊,经常偷偷看手机,把手机夹到书里,还以为我们不知道。说他还发脾气不高兴。”
“别听我妈的,我才不是那样。”有时候,她会红着脸,跟我们辩解几句,有时候就埋头什么也不说。其实这么大的孩子,如果听到妈妈跟别人这么说自己,心理肯定会不好受。
可是有很多的父母,却习惯了这么做,一点也不觉得自己过分,找孩子的不足,然后放大,抓住不放,想着这是为孩子好。不仅自己天天念叨,还喜欢跟亲戚朋友广播。
换位思考下,谁又不是从孩子过来的呢?孩子就不佩有自尊心了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别觉得是孩子的脾气大,而是我们是否了解过孩子的感受呢,是否读懂过孩子的心思呢?
教育从来不只是落脚到生活上的吃饱穿暖,更是心理成长的互动交流。不揭孩子的短,管住自己的嘴,是父母最大的修养,也会收获到一个更佳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