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组张鹏
前几天微博上吵的沸沸扬扬的“做题人”讨论挺有意思的,我想,大概率中国00年之前出生的普通家庭的小孩都是这么长大的吧,要做什么怎么做不可以有自己的与学业无关的兴趣。
也很少有人会关心你的心里健康,(观察了一下周围,被逼的得抑郁症了的小孩并不少),然后等到大了, 最起码高中毕业上大学以后,意识觉醒 才会意识到我为什么要当附属品这个事情,并在与家长本就不平等地位的讨论中被贬低打压。
然后得到“爸爸妈妈对你差吗!!你为什么不考虑我们的心情” “你不要再说以前被校园暴力的事情了,现在提还有用吗” “和我扯什么狗屁人权” “你这就是懦弱!无能!不配活着!”等言论反击,在崩溃的边缘企图自杀。
或者就只是想得到一个爸妈没有对我曾经的求助在意和帮忙而导致我终日活在青春期阴影的道歉,但是均被驳回。
“道歉是不可能道歉的 有谁的家长给孩子道歉” “自杀你也别想了 你的命都是我给的 你不配自杀” “复发你就继续吃药 别说一些有的没的。
孩子就是一个缩小版家庭人物,拥有平等的权利,但是不用或者少用承担义务,他所见所闻所感受,大部分来源于其家庭成员,家庭氛围。
真正平等的去跟孩子做朋友,鼓励并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哪怕是错的,也要用行动事实告诉他是错的,
而不只是言语告知。不要轻易承诺,承诺了必须兑现。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少玩手机多陪伴,因为他长大了,你想陪也没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