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静
无论是律师还是老师,是明星还是全职妈妈,在孩子面前,都是平等的。
做律师也需要律师证,做老师也需要教师资格证,会计也需要会计证,但是做父母,我们都是无证上岗,都是“白手起家”,那就需要一边学习一边影响孩子引导孩子。
为了满足父母的学习需求,互联网和图书馆早在10几年前都开始有各种育儿图书和教育秘籍。包括很多父母小心翼翼,第一个孩子都是照书养,然而,照书养就能培养出来自己心目中的优秀孩子吗?
那做父母的烦恼是不是就减轻了一大半?为何千万个妈妈按照同一本育儿书籍还是培养出来不同样子的孩子呢?
原因很简单,孩子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内心也是不一样的。教育孩子的第一个核心就是要学习读懂孩子,读懂我们自己。
第一个带领我们学习成为父母的人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是在反观自己的成长轨迹。
婴儿期的孩子完全依赖父母,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自主意识萌发,开始有了独立思想,和父母之间就出现了分歧。很多家长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叛逆,其实并不仅限于此,这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的重要时期。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大部分冲突,其实都是来自于选择的不同,小到生活中的吃饭睡觉,大到孩子选择的学校专业,有很多父母都要用自己的决定来干涉孩子的选择,结果孩子渐行渐远。
自己也很焦虑,无奈问自己:为什么我为了孩子好,他反而不接受?为什么我生的孩子不听我的话?其实这些都是选择的不同造成的。怎么把父母的期望变成孩子的追求就需要我们从孩子的需求点出发,来引导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为了能帮助孩子做好选择,从当父母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当思考三个问题:
1、预设自己的形象,我想当什么样的父母
2、参与并尊重孩子的选择,比告诉他你的决定更重要
3、让孩子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让孩子自己学会选择,对选择负责,才能让孩子学会承担和责任。而且孩子需要独立和自由才能成长。过分干预,只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机会。
对孩子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些空间,让我们静待花开,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