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荆子俊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学走路时摔跤、和小伙伴相处时发生冲突、考试考得不好等等,孩子在受挫后如果得不到合适的引导,常会失去自信,产生退缩之感,甚至变得越来越软弱。
但如果得到合适的引导,孩子则会坦然面对挫折,渐渐培养出对挫折的承受力、意志力,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第一步是疏导,及时的疏导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从而避免孩子情绪的严重受挫。要让孩子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要时刻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孩子,丰富他们的生活,使孩子学会客观地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第二步鼓励,鼓励孩子鼓起勇气努力向前,在孩子做出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鼓励的方式尤其适用于胆小、怯弱、内向的孩子。
第三步启发,与尝试孩子有时会拒绝尝试新的或他们认为困难的事,有启发性地问孩子你觉得该怎么办呢?允许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即便是尝试中失败,也要让孩子觉得从中有所收获,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心态,克服困难去追求下个目标。第四步借力,孩子的自信心与承受力是建立在他们各方面优点的基础之上的,在某一方面的充分自信,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挫败,如果面临挫折,孩子将自己的优点丢在了脑后,一定别忘了提醒他,借助优势激励他改变弱势的信心。
一般来说, 耐挫力差的孩子心理脆弱,对自己没有信心,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优于别人之处,要对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即时地加以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挑战。
第五步环境,耐心的父母和民主的教养方式都有利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好学、诚实的性格,从而增强孩子的耐挫力,同时与同伴的交往可以使孩子经历一些挫折,比如观点不一致、处于被领导的地位等。
能使孩子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和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不仅如此,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也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这些都有利于孩子耐挫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