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洋
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在用“控制”的方式爱小孩:你应该几点回家,晚一分钟都不行;你必须上辅导班,必须考哪个学校、读哪个专业、必须做哪个工作;你必须嫁给(娶)谁;你必须结婚后和我们一起住,否则就是不孝顺……
控制型的父母,有的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想和孩子牢牢地绑在一起;有的是因为自己的父母也是控制型,所以就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对待小孩;
有的是因为出于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想要帮小孩安排一条最安稳的人生道路……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造成的伤害是一样的。
控制型父母,可能会养育出两种小孩:一种是反抗型,什么事情都和父母对着干,拒绝父母把自己的焦虑转移到他的身上;另一种是乖小孩,父母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反抗型的小孩还好,至少有自我;乖小孩表面看起来很懂事,然而内心却问题多多。
乖小孩有个内在的潜意识逻辑:如果我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情感,去爱别人,就好像背叛了爸爸妈妈;如果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对爸爸妈妈不好;如果我没有继续帮家里的忙,我就是不孝顺……
为了讨好父母,乖小孩顺从父母的控制,忽略自己的感受,压抑自己的需求。他不敢背离父母的意志,不敢冒险,不敢去爱,不敢提要求,没有创造力……仿佛有很多无形的绳子绑着他,于是,乖小孩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在。
所以,乖小孩受的伤是最痛的。
如果不想把孩子养成前面所说的那种乖小孩,父母要放下控制,给小孩选择,让小孩去走他自己的路。
我很喜欢歌手罗大佑。他的父母一直想把他培养成医生,可是他喜欢唱歌。所以,做了几年医生后,罗大佑还是跑去唱歌了,创作了很多歌曲,感动了很多人。如果小孩能够走他自己的路,他就可能因此很快乐,将来还可能会影响社会。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每个父母也都有很大的心理成长空间。
我希望大家做了父母之后,别忘记自己也曾是小孩。希望父母们能够将心比心,努力地贴近孩子最真实的状态,了解他,支持他,让他走自己选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