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静
10月初的时候,接到一个家长,这样的求助:
“老师,我们家是个女孩,刚上初一,最近去学校,天天给我打电话,老是哭,不想上学,我安慰安慰她,没有同意孩子回家,但是我担心孩子学不进去。
今年年初的时候,疫情在家上网课,孩子特别依赖手机,喜欢看动漫,还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上网课,为此我没少吵她,孩子现在上初一了,成绩下滑了不少,我害怕孩子成绩跟不上。
孩子可能刚上初中不适应,老师上课提问问题,没有回答出来,后来让老师罚站了半节课,孩子有些难受,说她前面没有回答上来的孩子,老师都让坐下了,为什么针对我。
孩子从小体质不好,前段时间身体不舒服,请假了一段时间,做了手术,现在回到学校之后,又发生过这件事,很不适应,一到周六日,休息回来,就不想去学校。
家里就这一个孩子,从小也宠她,不过她也懂事,听话,就是现在这个问题,真让人焦虑。”
孩子妈妈在微信上,发出这样一段描述。当时的孩子,情况还算不上严重,但是能感受到妈妈的焦虑。建议家长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专业的引导,帮助孩子调整。
孩子妈妈,觉得网络引导,又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费用,还是自己在观察调整下吧。
中间偶尔也有问过家长,孩子的状态,妈妈说,上次跟孩子沟通后,好了很多,当时也替家长高兴,只有家长意识到自己不正确的地方,适当改善,孩子才会改变呢。
20多号的一天,孩子妈妈联络了老师,说孩子半夜身体发抖,哭泣,问孩子什么事情,孩子什么也不说。妈妈一下子慌了,立马带孩子去线下看心理医生2.3次,没有什么效果。
再次找到老师的时候才了解到,孩子吃了大量的晕车药,身体承受不住,下楼梯摔倒了,胳膊骨折,腿部扭伤。
同为母亲的人,真是听不了这种消息。该是有多难受,孩子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替妈妈着急,为什么一开始的时候不去重视孩子的感受呢?
这一代从小伴随保护光环,长大的孩子。经历的挫折,批评较少,当他突然间‘跌倒’的时候,希望家长,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点重视,多一点理解,早一点正确解决。
可能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就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固然能够理解,但是学习就像是一艘船在河里行驶,孩子不愿意划船,家长在岸上喊加油,甚至在岸上拉船,船都不会走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