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玉梅
开学季,几家欢喜几家愁,一个新环境面对新学期新同学很多孩子欢天喜地,,但有很多孩子就是不肯进学校, 今年因为疫情和暑假,凸显出来很多家庭教育问题。
最近来咨询孩子不原意上学的家长也越来越多,如果孩子对你说:“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了”,你会如何应对?
遇上急脾气的妈妈,先会脱口而出:“不行,快起!”早晨时间原本就紧,哪里容得孩子在这墨迹,如果这时候孩子还不肯起床,免不了挨一通胖揍,最后哭哭啼啼,还得去上学。
“你看这样好不好,你起来上学,周末妈妈带你去买那个玩具,答应你可以每天玩手机玩游戏”……培养孩子讲条件的毛病。
“宝贝,不上学不行啊,老师会批评你的。”把老师放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孩子更不会愿意去了。
还有当妈的心立刻柔软如一滩春水:“好吧,宝贝,那今天就休息一天,妈妈给你老师打电话。”但这样你会在孩子面前变得没有原则,也会让孩子知道只要撒娇哭闹,就会得到满足。
显然,这些都不是最佳处理方式。
前几天,我偶然看了一本书,书中的妈妈同样遇到了这个棘手的问题,然而她的回答和做法相当机智,最后孩子竟然开开心心的上学去了!
我们来看看这位妈妈是怎么完美解决的,与我们的家长共勉:
“妈妈,今天我真的不想去上学。”孩子继续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嗯……那好吧。”没有指责,没有评判,妈妈竟然接纳了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接下来,妈妈以半旁观半参与的方式,陪伴并引导着孩子。
“不上学,你准备干嘛呢?”
“今天,我可以去做时装模特吗?”
“可以。”
今天,我可以去潜水吗?”
“可以。”
“今天,我可以像公主一样慢慢的享用很多很多种早点吗?”
“可以。”
“今天,我可以飞到很高很高的天上去吗?”
“可以。”
小姑娘向妈妈发问,妈妈全然接纳。
整书看下来,我惊奇的发现,虽然小姑娘仿佛在不着边际的提着要求和想象,但她的各种想象都没有离开配合上学这条主线。
“收拾好了,可以一起走了。”此时小姑娘已经满脸带笑背着书包准备和妈妈出门了。
“我去上班了。”妈妈笑着说。
“我去上学了。”孩子回应着。
真的很神奇,妈妈没有指责,没有说教,不凶不吼,全然接纳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认同孩子的幻想。
当感受被看见和接纳,孩子在穿衣、洗脸、吃饭时进行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幻想结束又快快乐乐地按时上学了。
这样,妈妈借此机会了解到孩子想做时装模特、想潜水、想悠然的吃早餐、想飞到高高的天空上的各种奇思妙想和愿望,多么美好。
其实,遇到一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时,不要焦虑,而要尽量用巧妙的方式引导孩子,给孩子打开想像世界的空间。
孩子在心灵成长过程中,我们父母应给予孩子信任、信心、和耐心,还有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去帮助孩子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