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金
怎么才是为孩子好?看着别人的故事,类似的情节在很多家庭上演。
最近对接了一个家长,印象尤为深刻,一开始联系,问到孩子的情况,家长说,那得说几天几夜。
是妈妈咨询,详细了解家庭情况后,才知道,妈妈是家里的顶梁柱,从小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妈妈做主,包括孩子从小到大的道路都是妈妈铺好,一路,想尽办法让孩子进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高中,坚信环境决定论,家里也不富裕,都是普通工薪家庭。
为了孩子,付高价去念重点学校,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终点在高考,妈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高考,而孩子也卡在了高考。
孩子经历了三年高考,两年复读,受政策限制,今年最后一年的复读仍然以失败告终,成绩甚至还没有去年好。
孩子现在也变得沉迷游戏,不与父母沟通,已经三年没有喊过妈妈了,妈妈现在也很无助,回溯自己这么多年对孩子的教育,为了好成绩,打骂孩子,控制孩子。
孩子在家庭里没有自主权,所有权利都是妈妈做的,现在的局面,妈妈想放手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但是孩子已经没有自己的思想了。
感到惋惜的同时,不禁思考,在教育的世界里从来没有一种捷径可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父母绞尽脑汁的努力让孩子上补习班上优秀的幼儿园,进重点小学;
因为我们都认为,知识本身的传递实在太重要了,好的老师,好的幼儿园,好的环境,会让父母觉得有安全感。
但是我想说,可能除了这些资源以外,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要远比单纯的传授知识重要太多了。
我听过对于教育,最美的定义就是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父母可以没有钱,也没有很深的背景,但是这些都不能够阻碍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爱孩子是要懂他,理解他,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以他能够接受的方式去给予爱,不是单方面的自我感动,其实是自欺欺人。
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给予,而是给予的方式,给予的初心。我们虽然平凡,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孕育伟大,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