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洋
在当今社会,人们总是寻求快速解决之道。我们想让磨蹭的孩子快点儿写完作业,想让平淡多年的夫妻关系有质的飞跃,想让不爱看书的自己快点儿爱上看书……
于是,我们跟孩子说,今天要解决你写作业磨蹭的事。然后,列好“一、二、三、四、五条”,要求孩子明天就正式开始执行。
可是第二天,当发现孩子写作业的状态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期待时,我们又开始灰心丧气。
于是,我们觉得,改变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一方面,我们想要改变的背后,其实只是一个愿景、一个期望或一个梦想,而不是具体的计划,更没有长久的毅力与耐心。
换句话说,其实你并没有静下心来,真正想去做点儿什么。如果你只有一个愿景,而没有付诸行动,那么这个愿景就如同泡沫。
当事情没有达到你的期望,泡沫破碎时,你就很容易陷入抱怨、指责、越来越不满意的旋涡里,无法自拔。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在抱怨:“改变太难了,我做不到。”或者“就这样吧,我已经尽力了。”不知不觉误入了习得性无助的误区。
另一方面,有些人虽然付诸了行动,却走错了方向。例如,在家庭环境里,可能存在这样一种状态:我为孩子做了那么多的事情,结果孩子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愈演愈烈,真的是伤透了心。
于是,很多人想方设法去寻找改变孩子的方法,最后却发现,不但孩子没有改变,自己也活在一种受害者和无能为力的感觉当中。
但如果改变是从自己开始的,关注于通过自己的改变带给孩子和彼此的成长,那么只要一开始行动,就会有奇迹发生。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变得不再忍耐与逃避,不再自我否定与攻击,而是开始接纳自己,开始进行内在的自我探索。
当我们开始自我成长时,就不会再把责任推卸给他人,也不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
一切的源头在自己,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耐心、毅力和爱,这是我们能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