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文利
在咨询中,许多家长反映:
我家孩子特别自私….
不尊重父母….
不懂得关爱他人….
不知道感恩…..
仿佛这一切都是孩子的错。但是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与现在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和父母的教养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自私不全是孩子的错,这个锅孩子不能背。父母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理解孩子、帮助孩子。
在中国现阶段社会中,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了主流。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家庭平均人口降为3.13%人。
这种三位一体的家庭结构与传统的家庭结构相比,以前是以父亲或家族中的长者为核心,逐步转向了以孩子为核心的形态。
这就使得许多人在成为父母后过于重视孩子,便逐渐淡忘了夫妻的角色。如果一位父亲和母亲,都只是努力的用行动向孩子表示:“你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在这个世界上,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你过得更好。”
这时孩子便开始获得一种错误的信号:父母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是不重要的,唯有我是最重要的。
这种信念往往成为儿童日后同伴关系的基础。当他们把这种观点引入社会生活的时候,他们便开始犯类似的错误,一方面依恋父母,缺乏独立能力,另一方面又蔑视同伴关系,强调自我中心,希望得到过分的重视。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已经透过自己的态度在无形中影响了儿童,并使儿童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这种家庭结构还减少了父母对子女进行公平教育的机构,也使得儿童在家庭中因缺少同伴而缺乏学习,互助和自助的机会。
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突出。当孩子在学校不能成为关怀的中心时,常常会受到打击。
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是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人们开始从基本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向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转变,是个人从一种以生存为中心的目标定向以自我满意为中心的角色定向的转变。
父母们努力在孩子身上投入关怀,以此弥补自己的缺憾。而逐渐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定向上开始悄悄转变,逐渐从目标定向转向了角色定向。
他们开始注重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变得更加强调自我满意,注重享受生活和追求直接兴趣。
这时他们参与生活与否的理由只有一条:那就是我喜欢或者是我不喜欢。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强化了现代家庭中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