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7日
作者:韩龙飞 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到老学到老,真是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因为时代在进步,你不进步,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就像伟人毛主席说的,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人无完人,每个人都要通过学习完善自己。 我们做青少年教育,家庭教育这一块,很多人只看到了雅方的成功,殊不知雅方也在一步一步学习,成长,进步,完善。 就像我刚到雅方的时候,当时是专家老师主导解决孩子问题,这样猛的一看,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眼光太狭隘了,因为专家老师专业,所以解决孩子问题自然轻而易举,但是任何报名,服
2021年03月16日
作者:董老师 我是雅方研究院心理咨询专家董老师。今天分享一个初二女孩的案例。 对接时,孩子是女孩,14岁,上八年级,过年放假期间沉迷玩手机,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有抑郁情绪,几次要求妈妈带她去检查,妈妈怕检查结果严重对孩子影响不好,一直没有带孩子去医院。 孩子说这种情况有两个多月了,自己都忍着没说,最近实在太难受了,就想让妈妈带她去医院检查。妈妈也一直处在自责的情绪中,觉得是自己的教育方式的问题,使孩子走到了现在的地步。 了解情况后,对案情做了梳理,分五个阶段实施: (一)修复亲子
2021年03月15日
作者:耿永伟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人父母,自然都希望能养育出心中有爱,肩膀上有担当,未来会有大出息的孩子。 然而,养育这条路,又充满了未知和复杂。我们怎么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呢? 养育女孩要有“三避”,养育男孩要有“三忌”。男孩女孩由于性别不同,先天的气质,情感和能力的发展都有所差别,父母应该学会区别对待。 避开误区,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养分,孩子以后才能少走弯路。 男孩也好,女孩也罢,虽然他们奔着我们而来,但却有着不同于我们的未来,看见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真正
2021年03月14日
作者:宁利娟 家长学习的东西很多看起来都有用但是不实用,为什么? 学习只能改变家长的信息量,改变对一些事物的认知。之前是一个小学字典,读多了变成新华字典。可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处理,这些信息一直很混乱。他就永远只是字典,价值有限 。 教育孩子需要的是一个体系,而不是拥有大量混乱的信息或者知识量 。 一个报废的停车场哪怕你有再多的轮胎、再多的方向盘再多的仪表盘,大灯,离合器也毫无价值。 因为混乱度没有变化,真正有价值的是一辆能开动的车,各种零件的有机结合,恰到好处的相互协作,这是一
2021年03月14日
作者:袁媛 在家长的忐忑中,迎来了开学的日子,妈妈报名时说孩子自私、冷酷无情,还扬言说早晚要整死父母。 另外还有厌学,不想去学校,黑白颠倒打游戏,家长特别担心的是孩子开学后还是不去学校,我对妈妈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给孩子做了心理营养,如果不出意外,孩子应该是会正常入学的。 可是就在开学前一天的中午,说和孩子因为吃饭的事发生了冲突。爸妈忍不住崔孩子吃饭,孩子不耐烦吼了几句,爸爸也是情绪被激起来了,和孩子发生了冲突,妈妈赶快联系我,害怕明天开学受影响,我就先安慰妈妈,让她
2021年03月14日
作者:李冬雪 一个人事业上再成功,也弥补不了在教育子女上失败的缺憾! 父母倾其一生,都在为孩子努力。 忙事业,忙赚钱,希望给孩子更优渥的生活条件,更好的的学习环境。 可有时却发现,我们给的并非孩子想要的,便与孩子渐行渐远。 而孩子的成长,是一场无法挽回的直播,过期弥补是无效的。 著名校长李镇西说过:“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教育,教在老师,育在父母。 一个孩子能否成才,和父母有着直接的关系。 孩子成长存在的所有问题,都可追溯到与父
2021年03月14日
作者:杨兵 父母用自己的爱的方式去爱孩子,有可能给孩子带来的是伤害,爱是需要方法的,需要学习的,如果爱的不得法,伤害更大,就像这个爸爸对自己女儿的爱一样,暴力的爱,给小女孩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一味的满足别人,给人财富,实际是在丧失别人的劳动动力。 父母不应该让自己孩子的进步方式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当父母不停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做比较的时候,其实给自己的孩子带来的不是学习的榜样。 父母应该让孩子和自己的过去做比较,像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内心的强大。 父母的行为
2021年03月14日
作者:常云丽 今天回访了一个江西的妈妈,是去年11月份加老师微信咨询孩子问题,她孩子是个高三男孩,在重点高中重点班级,孩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自从疫情开始孩子沉迷网络世界,打游戏看小说刷视频,开学后成绩下滑的厉害,然后孩子出现各种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考试的时候大脑模糊一片空白,出现了焦虑情绪,甚至厌学心理,不敢去上学,不敢面对考试,平时在家反锁屋门不社交。 当时我帮家长详细的分析了孩子的情况,给到家长一些建议,希望孩子妈妈不要再逼着孩子学习,但是孩子妈妈一直不停的反复说
2021年03月13日
作者:胡瑞丽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 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因为家庭的心理气候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造就着孩子的素质,培养他们的某些性格特点。那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的影响有哪些呢? 一、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比如,家长脾气暴躁的时候,经常在家中发泄不满情绪。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包括孩子在内的每个的家庭成员信念迷失,这样孩子往往有一种迷茫无助的感觉,不良的心理就此形成。如果父母对他们采取热情
2021年03月12日
作者:王雪利 古人有云“子不教,父之过。”生养孩子而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然教育的不好,也首先是父母的过错。 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以前的时候是孩子去争父母的宠爱,现在反倒过来了,几个长辈争着去宠一个人,真可谓是“万千宠爱于一身”。 然过分的溺爱孩子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和一些当下社会青春期孩子出现的沉迷手机、叛逆、厌学等问题,这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一大败笔,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中国父母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是相当严重的。很多父
2021年03月12日
作者:荆子俊 每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与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一、对孩子不能太娇纵。有的父母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这无可厚非,但不能听之任之,必须有个对与错的原则。错的就不能顺从,那怕让孩子受点委屈,也得让其明白是非。 二、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家的温馨,孩子才会愉快轻松地去学习。父母有矛盾,不要当作孩子的面说个不停或
2021年03月11日
作者:赵武会 近年来,青少年轻生事件屡见不鲜,且有低龄化趋势。和父母争执、被老师训斥、成绩不理想、犯错怕遭责骂......甚至是“爸爸不让看电视”“老师没收手机”这样不能称之为“事件”的起因,竟成了一朵朵鲜活生命凋谢的缘由。 感叹生命教育缺位之时,也必须看到其中不容忽视的因素——我们的孩子亟待补上挫折教育课。 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不仅仅是给予,不仅仅是满足,更不是百般的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 人
2021年03月11日
作者:李书红 我们最常听见的是作为“小环境”的日常生活中的重大变故或创伤会诱发抑郁症。特别是童年的经历过虐待、肢体虐待、被忽略、目睹家暴等的个人,在成年会比其他人有高出3倍的可能患上长期抑郁症。 从大脑发育的角度来说,创伤对孩子大脑的影响会比对成年人大脑更大,因为年纪越小,大脑的发育变化的速度就越快,就越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 从心理发育的角度来说,孩子越小则越需要依赖周围的人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然而,大部分的儿童虐待施暴者都是家长或者与孩子非常亲近的成年人,那么孩子的恐惧、痛苦、
2021年03月10日
作者:张玲 好多家长求助的问题大都希望孩子能够放下手机、回到学校、爱上学习、提升成绩……面对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封闭在家、惧学休学的行为,家长常常把更多的目标放在了网络、手机、游戏上,这样的做法只能是强化孩子负向行为。 我们遇到一件事情,往往喜欢用对错,好坏和应不应该来评判,其实,这些都是主观的做法,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适不适应层面。 面对沉迷手机、厌学惧学的孩子,真正根结是帮助孩子提升一下四个方面: 一、提升自我价值感。帮孩子更爱自己,更接纳自己,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足够好的,尽
2021年03月10日
作者:胡芳锐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被更多人所重视,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有句至理名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普遍的心态。这可以理解。但常常因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孩子成不了龙,更有甚者走向反面。 从当今家庭看:大多数的家长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个望子成龙或盼女成凤的希望能否成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
2021年03月09日
作者:魏博雯 一、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家庭教育的原则是根据家庭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根据对家庭教育的规律性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家庭教育实践的基本要求。它是在家庭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施教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的认识和处理的基本规则。 第一,家教一致、家校统一的原则。 第二,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原则。 第三,宽严适度、张弛有度的原则。 第四,平等相处、亦师亦友的原则。 第五,培育个性、建立自尊的原则。 第六,共同成长、与时俱进的原则。 二、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的方法,
2021年03月08日
作者:吴云超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迈入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叛逆、对异性的好奇心加重等心理,这一时期的孩子如果教育不当或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因此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刻不容缓。 1.父母要正确的和孩子沟通,这个时期的孩子大都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认为父母很罗嗦,总是管闲事,作为父母虽然你的心意是好的,但是你可能会方法不对,让你的孩子不能够接受。 所以说,你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然后在对症下药,必要的时候你还可以找你孩子的朋友了解情况,以便可以更好的和孩子交流。 2.父母要注意树立
2021年03月07日
作者:杨老师 我是雅方教育专家的杨老师,今天分享一个我指导的案例! 男孩,初中一年级,12岁,独生子女,初中军训期间因遭到教官和班主任老师的双重压力,孩子内心受到严重创伤,回家闭门不出,有时候躲在桌子底下,黑白颠倒打游戏,不去上学。 经过了解发现:妈妈容易有焦虑情绪,担心孩子的未来,孩子从小是爷爷奶奶和父母一起带大的,奶奶对孩子过度照顾,包办较多。 孩子小时候成绩好,妈妈要求高,爱唠叨,孩子得不到就放弃,春夏秋冬孩子都在新东方学语数外,孩子说累,以前考试成绩经常第一名。 小升初
2021年03月07日
作者:钱小Q 目前开学季,咨询的比较多孩子不上学的问题:下面老师分享下不去上学的原因 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社会和家庭过高的期待和压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寄予自己孩子的厚望,但是平时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缺失和学习动力缺乏。特别是家长采用强硬手段时非常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的行为(不学习)来报复父母的“不公平”。 ?然后就是充满麻烦与缺乏支持的家庭环境学习本身是一个探索、求知、发现新大陆的过程,父母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不断指责批评孩子,诸如:
2021年03月06日
作者:杜彩玲 近段时间,做了几场父母学习沙龙的讲课,看到父母反映情况,多数都集中在孩子不自信、自卑、没有安全感、畏难,无动力、无目标,力量感不强等,事后我想: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和青春期里性别陪伴缺失有关。 天地有阴阳,世界万物皆阴阳,人也不例外,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共同滋养。父主阳,母主阴,孩子接收的是来自爸爸的阳刚之气和妈妈的阴柔之美,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爱和母爱的陪伴只要不缺失,成长起来的男孩子有阳刚之气,勇敢、自信、有担当、有责任感等,也有仁
2021年03月05日
作者:冯福转 成长的开始由童年递进,谈到童年二字,你有何感想? 你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呢? 曾经听说过一句话,不幸的童年是需要一生来治愈,有趣的童年可以影响一生,也阐述了童年的重要性。 自从做了家庭教育之后,每天听到最多的词语是抑郁、沉迷游戏、厌学、叛逆等等一系列词语,相信家长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来咨询的,聊起孩子之前是多么的优秀和自豪,说起孩子当下的行为举止是多么的无耐和焦虑; 是什么让一个优秀的孩子逐渐走向低迷?我们都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问题也是同理,家长只是在
2021年03月05日
作者:敬国慧 一些学习正面管教的家长,他们学了很多,但学会的往往是温和而坚定的控制孩子、改造孩子。无论他们说的话多么有道理,多么正确,跟孩子的关系依然紧张。 让孩子成为自己,而不是父母想象中的人,这是很高深的境界。如果一个人能修炼到对任何人,包括自己在内,都没有改造欲望,那么他就是所谓“觉醒”的人。 《圣经》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不是在爱中,就是在恐惧中。爱带来对事实的臣服和行动的智慧,而恐惧带来分裂,带来对错评判,带来应该和不应该的较劲。 是爱,还是控制? 我经常想起一件事:
2021年03月04日
作者:杨兵 这是一位妈妈通过学习以后的感悟,也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关于认识孩子玩游戏的情况和如何赋予孩子的能量! 游戏问题是天下父母最苦恼的问题之一,为什么孩子会沉迷游戏呢,原因之一是因为父母禁止,人被禁止的时候只会让人的欲望更加强烈,得不到的东西才是好东西,越是禁止这个东西孩子越是喜欢,父母反对孩子,孩子就月渴望,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不要动不动就反对,要让孩子自己做主。 游戏本身的设置就会让人上瘾,游戏能给孩子带来成就感,让孩子找到自信,能让孩子找到利用人的责任感。 有成就的人
2021年03月04日
作者:宋治华 前天晚上下班刚到家,闺蜜就神经兮兮的把我拉到一边说:你知道吗?今天楼上一个40多岁的女人从楼顶跳下来了,当时我的心里突然一紧.好像我的年龄也不小了。 昨天晚上11点到家,楼下大厅了就摆了两个大花圈上面写着送桐柏路小学优秀教师一路走好,这时一股冷风吹来,猛的一个机灵让我快步跑开。 在电梯镜子里看着眼神空洞的自己,仿佛那个老师就在我的周围挥之不去。来到公司这些年的时间,让我觉得孩子现在都是因为父母的忽视或者过于溺爱而变得遍体鳞伤。 可是父母呢?每个父母也是一个刚长大的孩
2021年03月04日
作者:袁媛 “老师,我感觉自己的问题有些严重,我想知道怎么让自己情绪长时间保持稳定。因为最近总是感觉特别容易生气。”这是一个高二男生,目前在家不愿出门。这是他跟老师的第一次沟通。 老师做了具体化询问后,孩子的表达是:“相比前几年,我变得更加易怒了,每次遇到没有道德规范,无理取闹或者是价值观不正的人就感觉特别烦。这种人出现在面前时,就很感觉难受。经常性会变得气的有些发抖,我虽然会觉得他们不如去死,但是不会自己动手。” 明显能感觉到孩子的内心有一份愤怒,因为没有明确的对象而无法被消化。
2021年03月03日
作者:王清华 冬去春来,又到返校季,各个学龄期的孩子已经开始陆陆续续返校,“神兽归笼”了! 当然,也有这么一部分孩子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在返校求学的路上出现各种障碍的孩子,焦虑求助的家长们的心声:孩子要是一直在学校呆着不放假就好了,就不用每次大小假期一结束,孩子就各种理由和借口不去学校,就心惊肉跳了! 为了这些厌学畏难情绪的孩子返校,每次家里都是鸡飞狗跳的! 教育路上,千万不要指望孩子自觉,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监督养成习惯,监督的过程很痛苦,家长呆时时刻刻监督
2021年03月03日
作者:张玲 父母常常把担心孩子当作一种爱孩子的表达。我担心你是因为我爱你,我之所以吵你骂你也是因为我关心你,为了你好。 这就给了一个管理控制孩子的正当理由,这个做法对于小孩子还可以,而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已经不合时宜了!因为这份担心会给孩子传递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 从小因为担心和恐惧,我们就会变得更焦虑、更敏感、更盲目。我们观察、评判和应对孩子的行为就会按我们担心出现问题的那个模式去“思考和行动”,而孩子往往缺乏自我评价和判断的能力,他们会通过父母的评价和理解去认识自己、定义自己,
2021年03月02日
作者:田静 从事家庭教育工作之后,每天接触很多咨询的家长,各种年龄各种情况的孩子都有,厌学、叛逆、玩手机游戏、焦虑等各种问题。 每个家长咨询的时候都是无助焦虑的,面对孩子的问题都是尝试了很多办法,软硬兼施都用过但是孩子问题都没解决,而且亲子关系也变的越来越糟糕。 问题都是由小到大越来越糟糕 严重的,俗话讲三岁看大,这也说明孩子从小的教育,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网络时代,孩子懂得都比较多,如果家长用之前陈旧的观点和孩子沟通,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最近有了“家庭教育立法”一说,这也
2021年03月01日
作者:王明红 节后开学,孩子们都在陆续返校,在收到了孩子大量返校的同时,也收到了部分孩子出现了返学困难的情况,下面就一些情况应对和家长父母沟通一下: 1、家校沟通。孩子因假期里玩游戏等情况,作业没完成,家长一定要和学校相关老师进行打招呼沟通,求得孩子顺利返校的校方谅解,以后的事慢慢解决; 2、厌学型。一般厌学型都是焦虑引起的,学习焦虑,适应焦虑,交往焦虑等类型,家长需要求助学校援助,降焦,脱敏,让孩子打消应有顾虑,当天返不了校,过几天返校也可以; 3、抑郁型。有抑郁情绪的孩子,不是不
2021年02月28日
作者:闫玉龙 各位家长父母,既然处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无法回避电子产品中的大哥大--------手机,那我们只有勇敢的面对,也许只有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才是用发展的思维看问题,解决问题。下面就孩子和手机存在关系的类型做一下分析: 1、社交型。什么是社交型呢?就是孩子用手机只是和同学进行QQ聊天,交朋友,二次元虚拟世界的角斗场,展示角,现在也有家长也发现,昔日家长们乐此不疲的QQ,反而成了孩子们的乐土,父母们转向了微信。 我们家长也有个三次元(现实生活)和二次元的存在(微信)